长寿的七个好习惯!

标签:
健康教育体育美食 |
分类: 文旅康养 |
102岁医学博士,分享自己活到百岁的7个真实长寿习惯
约翰·沙芬伯格,出生于1923年12月中国上海,现年102岁。他既是一位医生,也是公共卫生专家和营养学家。
他93岁高龄时,曾在138天之内进行了173场巡回演讲,体力不输年轻人。
现年102岁的他依然活力四射、步履轻盈、身板挺直、思维敏捷、口齿清晰、没有慢性病,应邀四处开讲座,接受采访。
沙芬伯格博士曾接受华裔女生米歇尔·岑的采访,并分享了自己的长寿秘诀。
102岁医学博士,分享自己活到百岁的7个真实长寿习惯
采访视频截图
他从不依靠高科技医疗、不依靠奇迹药物,而是主张7个朴素的长寿生活习惯。而这些习惯看似简单,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坚持下来。
1.远离生活中的“慢性毒药”
沙芬伯格博士说致病的七种风险,分别是吸烟、喝酒、不运动、过重、吃太多糖与肉、高血压、高胆固醇。
如果能避免这几种风险,将可以减少八成心血管疾病、中风、心脏病。
他说“如果前五项风险都去除了,自然不会有后面两项。”而且,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补救,尤其是从饮食上。
2.少吃一点,对身体特别好
沙芬伯格博士自己每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和午饭,不吃晚饭,如果晚上饿了,就喝杯水。他发现,晚饭不吃,身体会变得更加轻盈,早晨醒来也更有精神。
但是这样的饮食方式,并不适合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早一点吃晚饭,尽量在17点前吃完晚饭,最晚不建议超过20点。
少吃一点并不是节食,而是适度饥饿,这样能够给身体一点休息时间,让身体在睡前完成代谢循环。
102岁医学博士,分享自己活到百岁的7个真实长寿习惯
3.作息要规律,这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沙芬伯格博士的作息非常规律,晚上8-9点睡觉,凌晨4点起床,保证7-8小时睡眠。早上6点半吃早餐,中午12点半或13点吃午餐。
他认为,睡眠是细胞修复、激素平衡的关键期。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证实,规律作息者的寿命更长,比熬夜人群平均多活5年。
4.运动要适度,但必须坚持
沙芬伯格博士说,运动是长寿哲学的基石。
适度的日常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保持肌肉骨骼强度、减少慢性疾病和死亡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150至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活动,或者每周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
5.学会减压,这很重要
沙芬伯格博士,建议可以通过户外活动或冥想来减压。
有研究发现,长期高压人群的端粒长度比同龄人短50%,相当于加速衰老10年。
102岁医学博士,分享自己活到百岁的7个真实长寿习惯
6.乐观,使人长寿
其实养生,养得就是一个心态。
乐观的人能从积极的视角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能更好地调节情绪、对抗压力、从而患上慢性病的风险也较低。
7.选择天然食材,而不是加工食品
沙芬伯格博士的个人饮食习惯是不吃肉,但是喝牛奶和其他乳制品、吃鸡蛋、植物性食物和和低糖水果。
不建议食用加工食品。有研究显示,每天摄入超加工食品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1%。
校对 黄豪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