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爽爽贵阳》由来的故事!(二、三)
(2024-02-07 23:19:30)
标签:
文化旅游健康情感 |
分类: 创意策划 |
(二)
创意和灵感的由来!
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常穿越在北京和贵阳两地,六月的盛夏,北京是免费的桑蒸,清晨5,6点太阳已高高挂起,中午火热的太阳,可以把沥青柏油马路赛软,走起来软软地,有时还会沾着鞋。
(游子归来感受故乡贵阳夏季的凉爽和亲切。)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03年夏季我从北京坐飞机到贵阳,特别是到了贵阳龙洞堡机场经历了北京炎热的盛夏,困在身上的热气,焖在心头,一身湿重说不出的感觉,下了飞机犹如穿越了时空,换了天地,桑拿天气一下子变得清风凉爽,我忍不住给接机的亲友们欢呼惊赞道:“贵阳夏季好凉爽!”那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就一个“爽”字。对于北京的夏天炎热和冬天寒冷我身有体会,
缘
我自从97年到首都北京后,一直从事自己最喜欢的传媒记者工作;先后在北京电视台《投资栏目》和《生活之子》栏目,《决策》、《成功营销》、《中国经济》等杂志做记者工作,2003年我又来到大型传媒集团主流传媒工作,开始我就职在卫生部主管的《中国健康》杂志部负责专刊策划和管理运营工作(医药健康是我曾经的所学专业)。
独在异乡为异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时的贵州贵阳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外一提到“贵州贵阳”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少数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这些称谓成了当年贵州贵阳代名词。
过去贵州贵阳的宣传由于交通的落后和思想的封闭,贵州贵阳在外形象和口碑就是“夜郎自大”、“黔驴技穷”,贫困与落后,少数民族集居,大山与原始森林,这就是贵州贵阳在外印象和写照,还有许多人连贵州贵阳在哪里?是个啥样都不知道,在世人眼里贵州贵阳就是:一个远天远地,神秘而又奇怪,被外界遗忘的地方。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在京工作的贵州老乡很多,我们也经常聚会,在驻京办老主任江明澡的带领下,我们还成立关爱家乡建设和互帮互助的贵州同乡会,大家都对家乡怀着感恩感激的心情,“子不嫌家贫,狗不嫌窝穷。”故乡贵州贵阳永远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于是我们一群在京工作的家乡人相互奔走,紧密团结,大家发誓一定要用自己在京学习的知识和才华及工作条件特长等为贵州贵阳家乡做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回馈家乡回馈故土。我们在京的媒体人更是常来常聚,每次相聚的话题就是家乡的发展与建设。我们一群做传媒新闻工作的老乡们提议倡导,首先要从形象宣传上改变家乡的面貌。如果我们在京的新闻传媒人利用工作职业和专业才华每人为贵州做一点正面的宣传,贵州贵阳一定会被外界认可。于是过年回贵州事就带上了许多我们传媒集团的刊物和杂志送给贵州贵阳的朋友,回到北京又带上贵州贵阳的土特产好烟好酒好茶和旅游山水图片作为给北京朋友的礼物。北京的老师和朋友品尝了贵州原生态的美酒美食和欣赏了美景!从此对贵州刮目相看,对贵州的神奇和神秘更加向往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