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侠义清风
侠义清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615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2022-12-15 23:44:45)
标签:

时评

分类: 文摘

https://d.ifengimg.com/w948_h532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2/0FB67F4681F6289B67AB91FE9AF18743685D56E6_size100_w948_h532.jpg

资料图

有一种特别的感慨,我们中国人现在最关心的是疫情,但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我知道,很多朋友很为疫情焦虑。坦率地说,我也收到了新冠的问候,今天早上一测已经是两条杠,而且还在持续发烧,喉痛一咳嗽像刀片在割肉,嗯,高潮还在后面。

但地球还在照样转动,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就这几天,世界至少发生了5件事,影响很深远的5件事。

有些事,很下作,直接针对的就是我们中国;有些事,看似与中国无关,但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事件一,八年后的美非峰会。

时隔八年之后,美国又召开美非峰会,邀请50多位非洲领导人到美国开会。

美国人说得很动听,举办这次峰会,美国不是为了与他国竞争,不会要求非洲国家选边站队。

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美国人的眼光,总是忍不住偷偷瞄向中国。

比如,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格雷夫斯就说,美国必须在非洲“迎头赶上”中国,美国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说得更直白,中国对非洲的经济影响力“每天”都在上升。“令人不安的是,他们的行事并非总是透明的,这会带来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破坏稳定,如果现在还没发生的话……”

什么是虚伪?

这就是虚伪。

什么是莫须有?

这就是赤裸裸的莫须有。

美国人还花了血本。按照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透露,未来三年,美国承诺向非洲提供550亿美元的援助。

美国人掏钱,应该不全是坏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说,非洲不是大国博弈的竞技场,更不是哪个国家或某些人肆意施压的对象。谁是真正为非洲好,非洲国家和人民最有发言权。

非洲有很多中国的好朋友,但显然,美国正在采取行动。你看吧,未来三年,挑拨离间的小动作不会少。

https://d.ifengimg.com/w1000_h667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2/D8D580E29B547BF03E9F9F602E15841A2A67A04B_size73_w1000_h667.jpg

事件二,美国全面绞杀中国芯片。

中国是芯片进口大国,但芯片却是中国的软肋。就在这几天,美国的芯片绞杀正全面升级。

按照媒体的透露,在美国的强压之下,荷兰官方可能已与美国达成一致共识,对销往中国的芯片设备,必须在光刻机上设置更高的门槛。

这意味着任何先进的光刻机,中国都不可能再获得。没有先进的光刻机,就不可能生产先进的芯片。

中国商务部不得不宣布向WTO提起诉讼,指责美国这种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破坏国际经贸秩序,违反国际经贸规则,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损害全球和平发展利益。

什么自由贸易?什么契约精神?

西方耍起赖来,什么都可以撕毁。

以至于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的CEO温彼得就公开抱怨,“什么是国家安全,完全由美国人自己定义”。

但这对中国来说,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挑战。别忘了,正是因为美国的芯片绞杀,一度超越苹果的华为手机,不得不从5G降为4G,从而竞争力大损。

这是惨痛的现实。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未来几年,美国的绞杀肯定还会继续,中国,要小心啊。

https://d.ifengimg.com/w1022_h1068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2/2DF04E978C0CD50BAE30920B84AF6027EE795383_size92_w1022_h1068.jpg

事件三,乌克兰战火还在蔓延。

对于乌克兰危机,我相信,很多人已产生了强烈的疲劳感。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炮火还在继续,每天还有大量的人倒在血泊中。

最新的进展,俄军对基辅、对赫尔松,对乌克兰很多重要地方发动猛烈袭击,仅13日一天,赫尔松就遭到42波攻击,多人死亡。

乌军也不甘示弱,对俄军目标发动猛攻。按照乌军的说法,乌克兰的袭击,摧毁了俄第 58 集团军在梅利托波尔的指挥所,并摧毁了三个炮兵设施。

普京取消了今年的年度记者会,西方则在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欧盟承诺拨出200亿美元帮助乌克兰过冬。美国据报已同意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

但俄罗斯已明确警告:一旦美国交付爱国者,就会成为俄军袭击的合法目标。

唉,从年初打到年尾,和平依然茫茫看不到希望。普京的说法是,美国希望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https://d.ifengimg.com/w948_h632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2/32C44190DA7EC981FDC54BDBE0D6546DB56A4E71_size229_w948_h632.jpg

事件四,被遗忘的非洲悲剧。

看到在日内瓦同事聂晓阳今天早上的朋友圈,说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先生,最近心情很糟糕。

什么原因?

与疫情无关。

谭德塞说,他心情很不好,一度还想取消昨天的活动,因为就在几天前,他亲舅舅和村里五十多口人一起被杀害了,他很难过,一直缓不过劲儿。

谭德塞是埃塞俄比亚人,家乡却是在提格雷。虽然埃塞达成了和平协议,内战结束,但和平落地的过程,依然充满动荡和血腥。

50多条人命啊。这个世界,又有多少人关注?而且,我们知道,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更多生命,消失在仇恨和杀戮中。

这真不是一个和平的世界。聂晓阳的感慨是:对于那些无辜死去的平民来说,有太多东西远比疫情更疯狂更可怕。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20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2/7F9520C870D735E5C83F03069ADCA17C9DECE9C1_size178_w1080_h720.jpg

事件五,美国科技的突破性进展。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重大科技突破。美国能源部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一个团队,12月5日在国家点火设施(下称“NIF”)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可控核聚变实验,实现了“核聚变点火”,该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所消耗的能量。

没看懂没关系,坦率地说,我也没看懂具体的原理。但意义非常重大。

因为如果输出的能量,超过了输入的能量,核聚变理论上被认为“实现了”,可以开始为人类发电了。那人类将拥有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虽然这离最后商用,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这样的突破性进展,确实是人类和地球的一个福音。

只是按照美国一贯的科技封锁和科技霸凌,其他国家在欢呼的同时,更要加油啊。

当然,如果把时间线稍微放长远一点,这个世界,还发生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大事。

比如,中国领导人赴沙特的“三环峰会”,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肯定更上一层楼。美国人自然也看在眼里,不排除又是各种酸溜溜的言辞和小动作。

西方在一致对付俄罗斯,但也在发生微妙的分歧。对于马克龙有关“对俄提供安全保障”的建议,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波兰和斯洛伐克强烈不满,认为法国人在搞绥靖……

https://d.ifengimg.com/w800_h533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2/8ADCF4C2B4097042190C879B7F80A306FE1A80A1_size62_w800_h533.jpg

最后,怎么看?

头疼得厉害,就不多说了,简单两点吧。

1,这个世界很不太平,更不会总在等你。

很简单,世界不会因为中国碰到困难,而不断给予中国机会。相反,一些国家还会落井下石,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中国磨刀霍霍。

越是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冷静,冷静面对世界正发生的变化,冷静处理一些国家的挖坑甩锅陷害。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当然,我总觉得,辱骂与恐吓绝不是战斗,这更考验我们的外交博弈能力。风云激荡,更显现外交艺术啊。

2,还是要拼经济、拼科技。

关键是经济,科技则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难免会被挨打。三年疫情,我们看到了太多残酷的例子。国际竞争,真的是不进则退,稍有一点疏忽,留下的就可能是历史性的遗憾。

我们要关注疫情,不容大意,但我们更要自信。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我们就不怕任何的艰难险阻。

这个世界,所有杀不死我们的,终将让我们更加强大。难道不是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责任编辑:帕孜丽娅 PX16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