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散文】:浙水开漂记

(2012-08-23 12:37:26)
标签:

新浪博客

游记散文

原创作品

分类: 【散文诗歌类】

http://s14/middle/4503aa3fxc7e76018932d&690

游记散文:            浙水开漂记

 

    平寿山/

 

前些年,新闻界曾经对长江漂流探险做过深入的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跟踪报道,更是扣人心弦,令人神往,使我至今记忆犹新。虽然电视画面给人直观,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毕竟不能给人亲身体验的真实感受。199578日,我有幸参加了郴州市旅游局和资兴市委、市政府联合举行的“中国生态旅游第一漂——资兴东江浙水漂流首漂式”,真正让我亲身体验了浙水漂流的新、奇、特、险的不同韵味。

 

上午九时,我们在东江大坝乘坐“飞龙号”游艇向黄草镇进发,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黄草镇机关所在地金牛岛。由省、市旅游局和《风景名胜》杂志社、《羊城晚报》社、《湖南日报》社、湖南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20多家省内外新闻单位数十人组成的首漂队伍,一踏上黄草镇,无不被这里热烈的喜庆气氛所感染。人们举着彩旗,敲锣打鼓,鸣炮奏乐,像过节一样迎接着山外来宾。

 

金牛岛四面环水,一桥接陆。岛内有“寨王山”,山腰有“将军石”。与金牛岛隔水相望的坦头,苍松翠杉,山花烂漫,别有一番情趣。在岛上我们换乘了旅游中巴汽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向镇南端——浙水漂流始漂地——龙王庙进发。

 

中午1240分在短暂的首漂仪式后,近百人的首漂队伍身穿桔红色救生衣,分乘17艘皮筏艇,整装待发。

 

“开漂喽……!”随着指挥人员的一声吆喝,皮筏艇有序地离岸而去。

       http://s3/middle/4503aa3fx7a63f0671ad2&690

我乘坐的这艘皮筏艇是4号艇,除了一名旗手、一名舵手和一名水手外,其余的都是本地几家电视台的记者,带着两台摄像机、一部照相机。起漂不久,在船头掌舵的水手提醒我们道:过滩的时候,请大家抓紧安全带;遇有大浪的急滩,大家的身体要向艇内倾斜,千万不要站起来,倒向一边。

 

随着第一滩“龙门滩”的接近,小艇下漂的速度也在加快。舵手喊道:“小心,过滩啦!”只见滩面波涛翻滚,浪花飞溅。一个浪头打来,小艇悠地扬起,我们已经是初次“试水”了。“噢!好凉爽,真舒服!”记者们一边不时地抓拍镜头,一边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我手中虽然没有摄像机,但两眼却一直注意捕捉着那精彩的瞬间。

 

望着转瞬即逝的美景,我情不自禁地吟起了李白《下江陵》的优美诗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秀美的浙水,虽然不及千里江陵的壮观伟岸,却比它更具风韵而秀丽。

 

过了龙门滩,漂行不远,又现一滩。“噢,这是‘鸡公石滩’……这是‘欣赏滩’……。”皮筏艇在湍急的河流中漂过一个又一个险滩。什么“黑角滩”、“两丫滩”、“斋公摊”,滩连滩,滩串滩,滩滩相连,跌宕有致,奇妙无比,韵味无穷!每过一滩我们就达到一次兴奋的高潮。

 

浙水中特有的鳜鱼,如今也被下漂的十几艘皮筏艇激荡地四处冲突,飞奔跳跃,似乎在与人们较量着,看谁先过险滩。在6号艇中的湖南电视台驻郴记者站站长廖茂林,正全神贯注盯视险滩的时候,突然看见一条一尺多长、一公斤来重的鳜鱼,横飞跃进怀里,老廖眼疾手快地一把扣住了鳜鱼,举起手中的鱼儿欢呼着……

 

再过几滩,河床渐渐宽敞开阔,水流也平缓了下来。直到这时,我们才有心顾及一下两岸那迷人的绿色世界。

 

浓密的原始次生林,老藤高攀,古树参天,鸟儿啁啾,蝉声不绝,俨然汇成了一曲曲悦耳动听的生命交响曲。“瞧,还有一片片的野生芭蕉树呢!”“唉?那是什么?”“这宽大而圆溜的叶面,不是大芋荷吗?”“真有一付‘芋王’的架式呢!”“快看,山腰里有村寨。”“噢,那是瑶寨。”漂亮的女旗手应声答道。面对着这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活生生的山水图景,我们陶醉着,净化着,沉迷着……

 

距离漂流终点燕子排不到300米的时候,舵手提醒大家:还有最后一个险滩了。这时,我们已经由4号艇位冲到了最前面。为了拍到过险滩的精彩镜头,我们赶忙叫舵手向岸边停靠。此滩名曰“打烂罐滩”。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当年驾一叶扁舟过此滩时,一个浪头打来,把扁舟掀翻,将铁拐李常年不离身的酒葫芦也撞得粉碎……

 

眨眼间,小艇已经冲到距离滩口几米的地方。舵手听说我们要靠岸,急忙向岸边撑靠,坐在艇尾的水手,眼疾手快地一把拽住滩前一棵小树,用力向岸边拉,小艇终于靠稳停住。

 

我们刚刚下了小艇,跟在后面的另一皮筏艇也顺流直下,很快到了滩口。艇上坐的是郴州日报社的老总和记者们。他们一边嬉闹着,一边向我们招手致意,并要摄像记者给他们多拍几个特写镜头。

 

摄像记者站在湍急的浅滩里,早已把镜头对准了他们。突然,一个大浪扑来,小艇被打得横转了90度,艇上的人们不自觉地向右边倒去,又一个大浪把小艇从左边掀起,倒扣了过来……

 

“翻艇啦!翻艇啦!快去抢救!”站在水中观看并抓拍镜头的我们,隔着30多米远的急滩一边挥手高喊着,一边提醒接近滩头的另一皮筏艇上的人们:“注意抓紧安全带,身子向中间倾斜!”

 

倒扣的皮筏艇,被急流冲出数米后,掉入水中的人们靠着救生衣陆续浮出水面,平安靠岸。唯一不幸的是郴州日报社广告部主任李水德的高级相机泡了汤,还被冲走了几百元现金……事后,郴州日报社的郭老总告诉我们:他们被扣在水中的瞬间,人都懵了,身上穿着救生衣都记不得了,手中只顾死死地抓住安全带不放。直到灌了几口水后,才突然醒悟,放手游出水面。其实,过此滩翻船也许是舵手技术不熟练,缺乏经验所致。因为事后人们得知,这名舵手一个星期前掌舵过漂时,也曾在此翻了船……

 

摄像记者耗尽了摄像机中电池所有的能量,才依依不舍地爬上小艇,并用塑料袋包好摄像机和照相机,才向最后一个险滩冲去。小艇随浪起伏,一会潜进浪花深处,一会又被冲到浪头尖上,“轰隆”一声,一个巨浪铺天盖地的压下来,从头到脚给我们灌了个透心凉。我眼前的遮阳镜也水雾濛濛。“噢!好刺激!好舒服啊!”

 

由于有了前车之鉴,加上我们全体船员的默契配合,终于安全过滩了。

 

朋友,唠叨了半天,不知您是否从中体会到几分新、奇、特、险的韵味?不过,还是这句老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只有亲身体验了,才能真正品味出来呐!

 

                                (乙亥年六月二十二)

 

注:该稿原作于1995719日,曾刊发于《郴州广播电视报》。现将其整理贴于博客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