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弱点
(2006-12-21 22:50:32)
国际上,这些投资大师当中,我最喜欢的是沃伦.巴菲特。尽管他还有些弱点,但这仅是白玉微瑕,不掩其美。
巴菲特优点很多,最让我敬佩的是这位大师的大魄力、大思维、大手笔,其朴实无华、锲而不舍的优秀精神品质值得金融后辈努力学习。
市面上,关于赞美巴菲特老人的著作数不胜数。我想巴菲特他老人家自己也看腻了、听够了。今天我主要想谈的是他老人家的弱点。
我想如果大师有知,也至少会感觉耳目一新吧?!
巴菲特的主要弱点是:对企业的价值分析较为精通,而对交易市场的行情分析和研究较为有限。
我认为“投资”和“投机”实际上是一体的,不应有本质的区别。不可能有纯粹的投资,“投资”中必然要寻找市场机会,投资中肯定要有投机的成份,只是投资相对“投机”来说,投资者需要目光更远大、研究更深入,分析更理性而已。“投资”和“投机”只是层次不同,并非本质不同。正如巴菲特本人所讲的,“投资”的定义应该是:今天投了一笔钱,明天希望收回更多的钱,从这个定义来理解,二者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说有区别,也只是“投资”更偏重对企业的研究,“投机”更顷向于对市场的掌握。
我认为只有市场行情分析的“投机”和价值分析的“投资”兼容并蓄才是最完美的交易,才是大道。巴菲特应用其“安全边际”时就必须要捕捉短期的市场机会,这种机会来自于优秀公司出现暂时问题或市场暂时过度低迷而导致优秀公司被市场过度低估的市场机会。比如1964巴菲特把握年美国运通公司的仓库危机而导致其市场股价暴跌的机会,重仓买入,5年后上涨5倍。1973年,在美国股市崩溃时,多次入场,大量买入联合出版公司的股票,8年后涨幅7倍。
所以掌握市场机会、研究市场中短期机会的行情分析——“投机”当然对“投资”有着巨大的影响。如何能更好的把握行情机会,是每一个交易者都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可惜,巴菲特在中短期市场行情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因为巴菲特认为短期市场波动是无规律的而放弃了对市场行情的的深层次研究。
一、巴菲特对市场行情的分析都是基于企业“价值”这一出发点分析的。而价值的估值的变现,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过程。往往错失一些市场机会。
例如巴菲特1969年判断出市场头部,就解散其合伙公司,实际上1973年市场才崩溃。
二、巴菲特的买入和卖出股票,也仅是基于价值估值这一个出发点的。在这种情况下的,1973年2月巴菲特在27美元大量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到5月的时侯跌到23美元,他又买入,过后价格还是大跌,巴菲特继续买入,到9月时,他已成了《华盛顿邮报》的最大外部投资者。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不断被套的。介入时,由于只顾个体价值而忽视整体行情的深入研究,时常在当时的交易价格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对长期的收益回报实质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很容易计算出3元的成本,10年上涨达到30元和2.5元的成本在10年后达到30元,前后者其间收益率的巨大差异!
巴菲特重仓持有的吉列公司股票,从1997年到2003年底,其价格不断下跌,巴菲特持有吉列股票的市值从48美元下降到30多亿美元。在这期间持有6年,负增长10多亿美元,由原来的获利8倍,变成获利6倍!
巴菲特注重企业价值这一原则,是极为正确的,也是其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其“安全边际”原则,就是在企业定性基础上的主观“定量”打折。这种得出的估值严重脱离了市场,在市场中短期波动面前显得较为主观和机械。使其长期收益大打折扣。
如果你和巴菲特进行中短期投资的比赛,你可能会有较高的胜率。但是巴菲特大师一定会断然拒然这一比赛的。因为这不符合他只在自已能力圈范围内进行投资的原则。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