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期市丝宇 |
梅咏:中储棉花信息中心、中国棉花网信息总监。
内容提要:
1.回顾2005/2006
2.预测2006/2007
3.展望2007/2008
1.回顾篇:
困惑1:国内供求缺口巨大,棉价不涨反跌?
困惑2:产不足需状况下为什么买方说了算?
困惑3:纺织经济运行宏观向好,为什么市场反映大相径庭?
原因:
1.大量棉花进口挤占国内棉花市场分额
2.纺织出口向高利润市场出口节奏放缓
3.国内棉花产业竞争加剧
2005/2006年度国内用棉结构发生巨变
2005年9月-2006年7月,我国棉花进口量为383万吨。
同比增长
208%
-28%
占纺织棉用量比重
40%
20.8%
占全球计划贸易量
40%
18%
此外,外棉现货价格价格优势明显。2005年度高等级棉平均价差1932元/吨,最高2923元/吨,最低1293元/吨。
纺织业依旧保持增长,但增长节奏放缓。由2004年度的30%下降到2005年度23%。
国棉销售进度低于去年同期。呈下降趋势。
时间
购销差价
占销售价格比重
1995
3100
18.13%
2000
1848
16.09%
2005
281
1.99%
小结:
宏观: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棉花产业发展滞后
微观:外棉大量集中进口和中国纺织品贸易环境的重重阻碍,是纺织企业采购行为趋于谨慎。经营企业差异化行为对国内棉价上行构成压力。
关键词:内忧外患
竞争加剧
催生变革
2.预测篇:
有力因素:
1.国内产需缺口依旧巨大
2.全球棉花库存继续下降
3.外棉对国棉拉动作用增强
时间
棉花实际播种面积增幅
全国平均增幅
4.02%
黄河流域 6.27%
长江流域
2.84%
西北流域
1.18%
不利因素:
1.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
2.中国货币政策稳中趋紧
3.国内纺织产业升级加快
4.棉花产业发展面临新格局
不确定性因素:
1.全球连续11个季度经济增长超过4%
2.低利率政策引发全球商品市场超级大牛市
3.全球经济面临通胀
4.各国雁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1.人民币升值
2.出口退税降低
3.抑制过度投资
4.利率提高
新格局:
1.棉花消费有望放缓
2.对进口棉依赖变大
3.棉花宏观调控灵活
4.棉花产业链融资问题突出
5.外资机构进军国内市场
6.国内外棉花期货市场互动性变强
7.棉花流通业竞争惨烈
小结:
1.国内供求趋紧,但须理性看待
2.棉价高位运行的可能存在
3.价格走势取决于博弈过程
4.收购拉锯战即将开战——收购企业面临两难选择
5.内外棉差价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预测篇:
判断:
1.在国内棉花产量不出现大变化的前提下,收购价原则上不高于本年度,但低于2.5元/斤的可能性很小。
2.
2005/2006
3级棉收购均价2.85元/斤,折皮棉约13850元/吨;
2006/2007 标准级棉销售价14000元/吨,较合理;
2006/2007
3级棉价2.65元/吨,折皮棉13000元/吨;
控制风险,收购价高限不超过13500元/吨。
3.展望篇:
1.产量增长空间不大
2.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
3.配额管理将更加开放
4.棉花进口结构将发生变化
小结:
1.2008年后,由于取消配额,中国纺织业发展得到宽松环境
2.完成产业调整,产品升级,获得提升
3.棉制品获得广大市场欢迎
前一篇:股价回档时投资的技巧
后一篇:彷徨走势时投资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