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霸王别姬》的审美认识
(2008-12-01 13:14:18)
标签:
蝶衣霸王别姬艺术美虞姬乌江论文报告论文美学论文美学欣赏美学教育 |
分类: 人文、艺术、外语论文 |
浅谈对《霸王别姬》的审美认识
【摘要】:电影作为时代文化发展的产物,具有浓厚的时代文化特征。90年代以来,怪异性在电影实践中被广泛运用,《霸王别姬》是陈凯歌的早期作品,拍摄于90年代,反映了当时文化的发展潮流。我个人认为,本影片通过以京剧的艺术美为依托,在影片中通过对比渲染来完成对怪异美的展现,在对比中表现人性美的怪异处。
【关键词】:怪异美 艺术美 人性美
《霸王别姬》是一部尝试以怪异美为主题的电影,影片表达了一种超越了异性恋的生活,涉及到社会中敏感的同性恋话题。在当今社会,根深蒂固的异性恋是当今主流的价值观,同性恋向来都是被人们所排斥,所不能接受的。在这样的前提下,《霸王别姬》仍然大胆的尝试,并且该影片获得了人们的认同,尤其是影片中的“蝶衣”更是深受人们的同情和怜惜。影片的成功,与导演的拍摄手法和剧景的展现是分不开的,陈凯歌导演是通过艺术美来衬托出人性美的怪异处。
一、人性的怪异美
在当今主流的文化世界中,恋情如果是在男女双方间展开的,人们的生活会显出别样的光彩,但如果把同性当作恋爱的对象,这些人的人生的意义和存在就会被世人所质疑。在《霸王别姬》这部影片刚开始不久,就把同性恋的角色“程蝶衣”推上来,虽然这是儿童时期的“蝶衣”并没能把观众引导到这个理念中,但在“小豆子”的艰难学戏过程中,影片就以铺垫的手法加以暗示。“蝶衣”从小出生在青楼,有母无父,被母亲当作女儿来养。稍大,被母亲送至京剧训练班,戏剧班里没有女孩子,在这种长期与异性隔绝的单性环境下也诱发着同性倾向的产生。
人性的怪异美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变”的呢?到现在世人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在影片中,人们却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性的转变。“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在一遍遍几近残忍的台词摹仿和操练中,小豆子被迫趋向女性身份的角色认同。后来,在 “小豆子”逐步走向戏剧舞台的几次登台演出中,“蝶衣”逐渐演变为 “怪异者”。
人性的怪异导致人性的变化,“怪异者”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该如何来生存及面对其人性的变化。在影片中,“蝶衣”是个戏痴,感觉上戏就是他的人生,有很多情节都来表现了他把戏当成生活来对待。他认为自己就是“虞姬”,“虞姬”在戏中就是这样说,这样做的。可是戏总归是戏,当残酷的生活现实打碎了他的“戏如人生”的梦时,他最后竟然选择了以死了之。人性的怪异美不被人认同时,结果最糟糕的正如影片所表现的。
二、人性的艺术美
影片中,出场人物和场景都很多,而且每个人物和场景的组合都展现了一段故事。无论故事和场景有多少,其中都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蝶衣”和“小楼”的生活经历;二是整个影片中京剧的艺术美。表面上,影片看来只是围绕着“蝶衣”和“小楼”的生活经历展开的,实际上,整个影片都是在浓厚的京剧文化
的气氛中进行的,套用影片中的话,“生活到哪都离不开戏”。
《霸王别姬》是我国京剧中的经典戏曲,深受当时人们的喜欢。影片以它为题目,吸引了大部分的眼球,但影片的内容却与人们理解或想象的大有不同,起到了别出心裁的效果。影片中,故事由戏开始,又由戏结束,将“蝶衣”的人生如戏描述的淋漓尽致。此外,导演通过演绎京剧的艺术美来突出表达“蝶衣”的怪异美。
京剧是为我国文化中的国粹,在表演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美,例如唱腔、脸谱、语言表达等等。《霸王别姬》这出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戏中主要是演绎了霸王乌江自刎前与虞姬的一段故事,是一场悲剧戏。而影片《霸王别姬》也是一场悲剧,“蝶衣”在最后亦是自刎,和“虞姬”一起离开了世界。影片在暗示着人们什么,或者影片又要告诉人们什么呢?这是导演为了演绎怪异者的“真”,借“虞姬”完美展现异常人生的风景。
“虞姬”在《霸王别姬》这出戏中,是一个大义凌然,至情至性的女子,为了不拖累霸王而自刎身亡,其表现的精神被观众所尊敬。“蝶衣”虽不是女儿身,却将“虞姬”演绎的活灵活现。在影片中,熟悉梨园戏曲的袁四少爷就有一句话:“一涕万古愁,一笑万古春”,总结性的点出“蝶衣”在舞台艺术所达到的境界。“蝶衣”在穿上戏装,勾画脸谱后,他的一颦一笑,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男人所扮演的。京剧的艺术美遮住了人性的怪异。这时人们所欣赏的只有戏,不会对扮演着是谁而计较。
三、人性之美
虞姬爱恋霸王,“蝶衣”爱恋饰演霸王的小楼;虞姬从一而终,他也一生追随小楼,疯迷到几十年后竟然摹仿虞姬乌江自刎,他亦拔剑自刎于台前。这种台上虞姬台下蝶衣的人戏不分让观众震撼和困惑。“蝶衣”的戏如人生,把生理上的同性倾向变得更加微妙微肖,姿态怪诞令人深思。人生的不完美,有人用戏剧来弥补,但如果想在现实中实现戏剧的理想,就会出问题。虽然想在生活中实现戏剧的梦想是很崇高,但同时这样也很危险。影片中,“蝶衣”却为戏或者说为了他心中理想的生活而拔剑自刎。如果“蝶衣”本身就是女儿身,她这样死,只能说她是高尚。现在“蝶衣”是个男儿身,我们不得不深思她这样做的原因。
“蝶衣”从小以来经历的生活是怎样的图景:暴力鞭笞,无止境的痛苦和眼泪。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变化事故,无法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明白。为了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生活。他希望自己能像戏中的虞姬那样,能够纯粹的爱,纯粹的死,所以他才将虞姬搬到了现实中来。影片到这,“蝶衣”前面的各种表现都有了真实人性之美的依托。
不论他是否是一名人性的怪异者,每个人的心里面都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有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精神上的自由追求,使得观众与“蝶衣”产生了共鸣,将现实生活与人的生命意识沟通起来。在我们眼中看来,同性恋是一种怪异的行为,但他们也有着人性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有着自己独特的怪异美。其实,如果我们放下意识观念的束缚,我们不会再认为他们的行为由多么的怪异。
一部《霸王别姬》展现给我们一个异常人生的风景画面。
参考文献:
⑴王学海. 《霸王别姬》的美学解读[J]. 东方艺术 , 1994,(04)
⑵李燕. 电影的一次尝试——从同性恋题材角度再看《霸王别姬》[J]. 电影评介 , 2000,(07)
⑶卫华. 异常人生的风景——论《霸王别姬》的怪异美学内涵[J]. 电影评介 , 2007,(12) .
⑷周骋. 霸王别姬解[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04) .
⑸何心. 《霸王别姬》断想[J]. 上海戏剧 , 2003,(0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