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积三的博客:《我品西湖》

(2016-09-05 04:59:40)
标签:

曹积三散文


http://s16/mw690/001gm7ouzy74Nixv6YDdf&690

        我品西湖

 

离开杭州,已是月余,但西湖那醉人的美,依如梦里。

“西子”的雅喻,“天堂”的妙比,岂能不让人心旌摇曳?居然未能谋面便入梦乡,那湖,那船,那堤,那山……几回回,象一幅幅水墨丹青,漫着雾霭飘过心庭……

然而,当人真的面对“三面云山一面城”时,无奈,时间又总是紧紧迫迫,步履又总是急急匆匆,苏堤、曲院、平湖、断桥、柳岸、花港……都留下了梦里看花的遗憾。

这一次,决意稍停几日,放慢脚步,品品西湖的美。

清晨,披着飘飘洒洒的雨丝,径直出了玉皇山下宿住的山庄。举目便可瞧见雷峰塔巍峨的尖顶,穿过一条路,便到了湖边。只见岸上的林木枝叶葳蕤,透出一种清亮的翠绿,顺着曲曲弯弯的岸边朝前望去,湖水都被那婆娑的树影染成了碧绿,再瞧那天穹,竟也被平阔的湖水映成了泱泱的黛绿,恍惚间,分不清哪是天上的云幔,哪是湖中的波澜,湖天一色。

我不由得惊叹自己的发现,这西湖,翠绿、碧绿、黛绿,原来是一脉的绿呀!不仅水绿,云绿,树绿,就是湖边的土地,也被绿蓁蓁的草坪涂上了嫩嫩的鲜绿。

草坪里,有方精致的木牌,很是惹眼,上面写着:“心中有绿,脚下留青”,这是提醒游人的警句吗?分明是两句诗,透着多少对西湖的爱恋和希冀!涌动着几多禅意?



http://s2/mw690/001gm7ouzy74NiRp18581&690



雨丝让周遭的世界变得湿漉漉的,弥漫着草香的空气,更添清爽。猛然里,两只黄嘴红冠的鸟儿“扑愣愣”从身旁的树丛间振翅飞起,鸣叫着,向天庭飞去,尽管我的脚步很轻,还是惊扰了它们。

就在我自责的当儿,湖边的水草间,游出一群野鸭,当首的是母鸭,一群雏鸭跟随其后,它们一面捉食着水中的小鱼,一面悠哉悠哉地向湖心游弋而去……

我欣喜地望着它们,心中不由得荡漾着一股温馨的暖意。

“湖里的小鸭子有好多群哩!”一位早起的艄公,划着小船,远远地向我递过话来,“‘三潭印月’那边最多!”

他摇着木橹来到近前,脸上泛着笑,嗓音宏亮:“自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今,这西湖也成了野禽和鸟儿的天堂,它们在这儿安家筑巢,产卵孵雏,好不自在,没人再捕杀祸害他们了!”

那话音里,分明带着几分自豪和惬意。

谈笑间,又有几只硕大的水鸟从天际飞来,落在不远初的莲花丛里,“嘻嘻咯咯”的鸣叫声,让清晨的西湖,越发充满了勃朗的生机。

沿着湖边一路徜徉着,不知不觉里,那雨丝已悄然了去。徐徐的微风吹来,柳条在眼前拂动,树下的花朵飘来阵阵芳芬。

我停下脚来,不经意间发现,那丛丛的菅草和那或丑或俊或顽或秀的品品石头,看似随意摆放,却非杂乱无章,可谓一石一景,一草一画,皆有精心的创意,浸透着不凡的心血。

端详脚下那铺展开去的灰砖,上面雕刻着多种题材的图案,既有传统的福瑞之图,更有现实的吉祥之元素,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四季果蔬、人物故事……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

不由得陡生惊叹,镶嵌着西湖的,竟有一个偌大的砖雕工程,衬托着无边的隽永!


http://s3/mw690/001gm7ouzy74B8RdiOSc2&690

                               牛童戏水


 

亘古以来,流传着“金牛”佑湖的美妙神话,说那湖底卧着金色的神牛,口吐百泉,令这湖水千古不涸。我放眼望去,终于远远地寻到了一条水牛,它驮着一个牧童,浮在“桂馥亭”旁的湖湾里。

待到近前,不禁哑然失笑,那是一尊雕象。牛角弯弯,牛首微微上翘,好似在倾听背上童儿的笛声。那调皮的牧童,头顶一片荷叶,正忘情地吹奏着竹笛,他的笛声一定相当动听,你瞧,面前牛背上的那只水鸟都被吹得伫足垂羽,沉缅其中,不愿飞走了。

这塑像的旁边,还系着一只小舢板,那舢板静静地泊着,舢板旁,水波不兴,与湖边的垂柳和竽叶,相映成趣,营造出好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这尊雕塑小品,令我兀地萌生探寻西湖雕塑的兴致。湖畔的雕塑作品,着实不少,而以人物为多。那人物,既有市井草根,也有社会名流;今人、古人、国人,洋人,参差其中。

与西湖最为相关的,有两位,一位是北宋诗人苏东坡,另一位乃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苏东坡之像,由花岗岩雕成,高约三米,仪容舒展,神情豪放,巍巍然,如松临风;飘飘然,似鹤腾空。仰视雕像,自然想到诗人在西湖为官时,对百姓的恩泽,他鼎力为民,清淤治湖,筑下了七桥相连的胜景苏堤,令长虹永卧,千古风光。他与之前的诗人白居易一样,不仅以心底流淌的诗章歌咏西子,令其百世流芳,更挥汗亲躬,治理河山,一改墨人骚客慵懒无为的陈腐形象,叫人肃然起敬。苏东坡的塑像矗立于苏堤之南,与美堤四时相伴,成为游人敬仰的艺术形象。

马可·波罗的全身塑像,安放在“风波亭”与“湖畔居”之间,像高逾两米,铜绿班驳,透着岁月的沧桑。那像,庄重典雅,既凸现了像主睿智可亲的神韵,也再现了他行者的风采。像座上,镌刻着一行字:“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这是马可·波罗对杭州的赞美之辞。

七百年前,这位意大利的旅行家徜徉西湖,被其旖旎的风光所陶醉,便在他的游记中,以不小的篇幅美谈西湖,让西子传扬天下。

如果说,苏东坡是西子通向历史的文脉,那么,马可·波罗便是通向世界的文脉。人们没有忘记这两位中外先贤的功德,为其造像,让他们岁岁年年,世世代代,与西湖同戴日月。

与这些雕塑人物相伴的,还有许多勇者和智者。巾帼英雄秋瑾、一代豪杰徐锡麟、革命先驱章太炎、国学大师陈寅恪、丹青大家潘天寿,情僧苏曼殊,戏圣盖叫天……都长眠于此,其浩浩精神,赫赫声名,辉映着青峰碧水。



http://s3/mw690/001gm7ouzy74Nk9xUkO32&690



在他们的墓前,看到许多人,眼中透出真挚的敬仰之情,脚步放得很轻,很轻……

让我长久伫足欣赏,不忍离去的,是那青冢之侧和诸多景观里,镌刻的一副副楹联。

那撰联者和书家,不仅名流济济,且比比佳作,与古往今来歌吟西湖的诗文一起,构成源远流长,斑红灿烂的西湖文化气象,它们如灼灼之春花,似累累之秋实,装点着翠湖苍山。

我颇喜欢林则徐的孤山“梅亭”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空灵俊逸,意雅而境远;亦爱王荦的岳王庙联:“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虚实相间,以古通今:更愿诵读叶翰仙的西冷印社四照阁联:“面面有情,五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不仅朗朗上口,铿锵跌宕,且立意新奇,叫人联想无边;而昔年所撰之联:“书待再看须折角,树求易长要回头。”充满哲思,此乃红尘箴言,蕴含几多为人为事的道理?



http://s16/mw690/001gm7ouzy74NjdfUNV2f&690



在返回山庄的路上,我问自己,倘若西湖没有了这样的人脉和文脉,缺少了这些文化气象,会变得怎样昵?她的意蕴,还会如此深邃?她的美,还会如此凝重醇厚吗?

又是一个湿漉漉的清晨。

出了山庄,来到临湖的“凝香居”。这是一家茶店,因为时间太早,还没有开铺,露天摆设的桌椅,变成了人们免费歇息的场所。三三两两的人,不约而同地陆续来到这里,人们自带着茶具和茶品,相聚一堂。

来这儿的人,不论是朋友、同好,还是陌路的相逢者,凭着嘴边的那杯茶,都有了相聚的理由。小憩,品茗,畅叙西湖,神聊新鲜事,其乐融融。茶呀,竟有如此之大的魔力,成了人们心灵交流的媒介。

与我同桌的那位先生告诉我:“西湖的龙井不可不嚐,最地道的龙井茶在狮峰山上,不亲口去品一品,将是一生之憾事。”

听了这句话,有谁还能不去狮峰山一品究竟昵?



http://s8/mw690/001gm7ouzy74NjlbKlNd7&690



吃过早饭,便在路边,挥手叫了一辆“的士”。司机先生四十上下,人很客气。我刚告诉他要去的地方,便发现座位旁,有只漂亮的童鞋。

他一见那鞋,便急道:“一定是刚才那孩子掉下的,我得送去,不然大人会着急的!”

他“抱歉”了一声,便掉转车头,向“观音洞”驶去。

在一幢楼前,他停下了,把鞋交还了失主。

待他回到车上,我问:“你们是熟人?”

他一笑:“不认识的。” 



http://s11/mw690/001gm7ouzy74NjsNwf03a&690



车,飞快地奔驰着,两边蓊郁的林木,枝叶交合,仿佛是一片茫茫绿海。穿行在这绿海之中,觉得神清气爽。司机先生的所作所为,让我在敬意中,体味着西湖之美……

到了狮峰山,迎接客人的是茶农余先生。他一面招呼我们在当街的“御井”里提水洗手、擦脸,一面笑吟吟地说:“当年乾隆帝和康熙爷御驾江南,就是用这‘御井’里的水,下轿洗尘的,用了这龙井水,你们就沾了龙气!”这“龙”气,果然了得,脸庞和双手被水沐过之后,倍感清凉。

走进余家的客厅,迎面便是领袖陪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莅临其府品茶的大幅照片。余先生边为我们沏茶,边聊着狮峰龙井茶的前世今生,从历史的传说,到栽培、採摘、焙制的过程,冲泡的方法,乃至喝茶的益处和礼语,聊得兴味盎然,教人好长见识。

这狮峰龙井,独享西湖之水气,又有青峰为屏,远隔尘污,且日照云遮,恰到好处,吸吮天汁地饴,岂能不成名扬天下的茶中极品?

余先生说,当年,狮峰山有种“女儿茶”,是极品中的极品。这茶,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採得,採摘者,必须是豆蔻年华的女儿家。採茶的方法,不是用手,而是用嘴衔之。衔下那鲜嫩的茶芽儿,还要放在胸口处捂藏起来……然后,方能送回家里,去精心炒制。

“如今,这女儿茶,已经难寻了。”

他好似有些遗憾,但话锋一转,“我家种的十二亩茶园,从不施化肥,精心侍弄,自然天成,也是顶呱呱的好茶!”

这时,只见那玻璃杯里,茶的叶片上下窜动,茶汤变得碧绿碧绿,阵阵的青香之气,飘散出来。轻轻地啜上一口,那特有的甘甜之味,通过舌尖,直通心脾。待你连连地品过几口,直觉得浑身都畅快起来。

自古人说,茶,是要品的,正如人生、爱情、朋友……需要品味一样,只有品,才能体味出其中的真味,此说确实不谬。

这当儿,再仔细地瞧瞧那茶杯里,一枚枚鲜绿的叶片都神奇地竖立着,且叶柄朝上,叶片朝下。我颇奇怪,这是什麽道理?

经余先生的一番解释,才知道,这是因为叶片在生长期间,吸收了充足的水分,长得肥厚、敦实的缘故,它比叶柄沉重,自然在水中下坠了。

“只有这样的茶叶,汁浆才多,才耐泡的。”余先生边为客人续着水,边笑微微地说,“我家的茶,可以沏上五六道,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回味茶。”



http://s1/mw690/001gm7ouzy74NjOHj8cf0&690


有副名联说“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春。”余先生家的狮峰龙井茶,都採于每年的谷雨之前,三月中旬,便下田摘茶了。六斤毛茶,才能炒制成一斤成品茶叶,炮制的时间,竟需五个半小时之多。其中,还有许多的讲究哩。

怪不得人说“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要制得一品好茶,得像对待你的心上人一样,赋予真诚地体贴和悉心地呵护才行。

嚐罢狮峰龙井,便要离开杭州,告别西湖了。

此时,白居易的《忆江南》,倏地涌上心头: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湖头,

     何日更重游?”

 

                   http://s15/mw690/001gm7ouzy74NjTFvnU4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