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积三原创作品网:《人生能有几杯茶》

(2011-11-02 19:55:14)
标签:

曹积三散文

 
 http://s8/bmiddle/001gm7ougy6VUcLBtCD97&690
 
人生能有几杯茶


  

     亘古以来,一个茶字,引出多少文章?

    其实,人们心仪的,不过是超脱世俗的清宁,和逍遥自在的优雅而已。香茗一盏,朗月清风,伴有梅妻鹤子,更有琴声铮铮,合着流水淙淙……谁人不想置身于如许的画幅之中?

     然而,人在红尘,哪有世外桃源?日月沉浮,总要经受风雨。无论你品的是普洱、武夷大红袍,还是滇红、狮峰龙井,抑或蒙顶黄芽、白毫银针……多半里,都是过嘴之茶,得到的,不过是瞬息而过的感官享受罢了;而那彻骨铭心,教你回味终生的入心之茶,却是可遇而不可求。

 大学毕业,入伍参军,去连部报到。连长用他的绿瓷缸,为我沏了一杯很酽的花茶。至今,还能回味起那茉莉的香味。连长高大俊朗,孔武有力,而我刚过百斤,瘦弱得可以。他把茶缸递到我的手上,打量着我,微微地笑道:“咱们这个英雄连队,又来了个英雄!欢迎你!”说着,他唠起连队的英雄史,唠得我热血沸腾,仿佛那茶在周身的脉管里奔涌着。临了,那话语,更是意味深长:“站着,要一杆枪;倒下,要枪一杆,这就是咱们连的传统。不仅要战胜敌人,更要战胜自己!”听着,直觉得那茶,搅起激情在心庭里荡漾,鼓动着百脉喷张。

 就在喝罢那杯茶的下午,枪和背包,一齐扛在肩上,奔赴军演的沙场。同班的战友,生龙活虎,别看十八九岁,个个是“老兵”,人人训练有素。长途奔袭,人家跑如脱兔,而我脚不生风。那背包和枪,重如山压。喉咙火燎,胸腔干辣。如没有连长的话萦萦在耳,也许就别想指挥自己这双腿。到了目的地,满脸的汗,已凝成碱面,腰上的皮带却能拧出水来,那水,是我的滴滴热汗。凝望着那汗水,如何能忘得了连长那杯茶。

 千里拉练,步步维艰。雷雨翻高山,长夜走泥丸。一双脚板,在鞋子里,陡是不受用。到了宿营地,一瞧,竟鼓起白凌凌的水泡,小者,如黄豆,大者,似花生米。数将起来,整整一十三个。越日,继续跋涉……后来,蜕掉了七枚脚指甲,是这程苦旅的纪念。军旅岁月,体味战士的神圣,关山万里,燃烧几多豪情!更有点点欣慰在心头,面对退缩还是向前;放弃还是坚持的抉择,没有辜负连长的那杯酽茶。

 那一年,休假结婚。婚礼,没有隆重之盛典,却迎来敬重的师长们。与夫人同在一系的张松如老师,即“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军歌词作者、为电影《英雄儿女》写下“风烟滚滚唱英雄”的公木先生;以及后来的吉林大学校长刘中树老师;杂文家黄广生老师等多位师长,于那蜗居的桶子楼宿舍,济济一堂。张松如老师在大红的纸上,亲笔挥写一幅喜联,贴于门上,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那种清苦岁月,茶、葵花子、水果糖,便是婚礼美食。张老师捧着热茶,一脸的笑:“香茶胜美酒,祝福你们一文一武,比翼双飞!”说着,他和我碰了碰杯子,“咱们中文系,有了一位好女婿,可喜可贺!”说罢,又道:“你是部队的笔杆子,能文能武;桂生在家,也是又文又武啊!”他把后面的“武”字,说得挺重。

我听出了他对我们劳燕分飞的那份理解和关心。张老师是功绩煌煌的诗坛翘首;论资格,又是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老革命,而当时,他自己正处在“文革”末期的沉浮中,他的人情味,他对我们这些晚辈后学的关爱有加,让我很是感动。我一面品味着他的话,一面陪他喝着茶,直觉得一股暖流在心庭里汩汩流淌……

 有了小家,夫人果然又文又武,成为全家的“总理”。备课、教书;孩子、老人;柴米油盐……全部的担子,统统压在她一个人的肩头,而当时的经济又相当的拮据,此中的情境,岂能用“艰辛”二字来形容。我们的两地书中,她曾赋诗抒怀,其中写有一句“此中甘苦两心知”。望着那诗,除了深深的愧疚,便是万般的无奈。在那段日子里,牵挂和思念,令人肠断。端起茶杯,便想起婚礼上张老师的那番茶叙。杯中的茶,变得是那样的苦涩……后来,痛定思痛,我把书房的名字叫做“双鹤堂”,期冀不再单飞。

 八六年农历的正月,暖阳高照的上午,我去给胡苏先生拜年。他为我沏了杯春前的西湖龙井。看着杯中那竖立着的棵棵绿芽,我说:“好茶!”他打趣道:“别人来,我还舍不得呢!”说罢,“嘿嘿”地笑起来。

 胡苏先生是长影副厂长,著名剧作家,脍炙人口的《红旗谱》、《换了人间》、《万木春》、《北斗》等,都是他编剧的影片。此时,他虽已离休,但笔耕不辍,一面创作剧本,一面为我主编的《电影晚报》写 “爱晚斋漫笔”专栏。他写东西,绝不天马行空,无论剧本,还是散文随笔,都有生活的根底,颇具气象。

 他是一位有文学主张的前辈艺术家,长期以来,主张电影剧本应该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应该具有小说那样的可读性,成为大众读物。早在五十年代末期,便和剧作家林杉、纪叶等人极力呼吁,悉心筹划,在长影创办了《电影文学》杂志,为扩展电影文化,立有一功。

 重温这个话题,他异常兴奋,指着杯中的茶芽说道:“人们喝茶,是因为它有滋味,能经得住品。剧本要引人入胜,也要有滋味,这滋味当然就是文学性。”

 他列举一些剧本缺乏文学性的种种例子,叫人忍俊不禁。

 聊起剧本没有文学性的症结,他“哈哈”一笑:“生活,乃创作之母哇!没有生活,或缺少生活,如何能写得出文学性啊?”

 他举起茶杯:“如果这杯里,只有两片叶,泡成一杯茶,会有多少滋味?那没有扎实生活根底的人,怎么能表现生活的鲜活灵动,怎么能描写人物的千恣百态,怎么能展示心境的复杂变化?因为,他肚子里没有更多的东西,只有两片叶啊!”

 先生强调剧本的文学性,说到底是倡导深入生活,到生活的激流中去吸取营养的创作根底问题,我颌首赞同。

 我们边聊,边品着茶,这是一次畅谈,也是一次畅饮。可谁能料想,就在这年的冬天,先生奄忽病逝。这竟是先生与我喝的最后一次茶。他走的前两天,还曾托人邀我去家里品新茗,阴错阳差地,竟没能与他喝上最后一杯茶!

 岁月流去,可先生那两片叶的生动比喻记忆犹新,那一席话,像兰香醇厚,幽幽不绝的铁观音,滋润在心头……它提醒自己在生活面前,永远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虚怀若谷地请教生活,老老实实地在生活的土地上耕耘。

 直到今日,我不能忘却与胡苏先生的诀别之茶,每每想起便让人扼腕,细品人生能有几杯茶?

 和母亲在列车上喝过的一次茶,经年流月如在眼前。

 那一年,我陪母亲回胶东省亲。这是母亲离开故乡四十余载后,首次还乡。她坐在卧铺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显出激动的神色。母亲离家闯关东时,还是盛年的女子,而此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我斟了杯喷香的茉莉花茶,捧给母亲。她默默地呷着茶,脸上泛着笑意,却没有作声。

 我猜得出,她在想着走过的岁月……

 艰辛,没有令其却步;困厄,没有使其低头。她战胜了命运的摆布,在千难万难面前,成为强者!她如一位鏖战疆场得胜归来的英雄,带着她成人的儿子衣锦还乡了!她要告慰前辈亡灵,她不负祖宗;更要昭示乡里乡亲,他苦尽甜来的成功!母亲虽是巾帼,其志不让须眉。在那些穷困如磐的日子里,她吃尽万般苦,默默地劳作,供我读书,促我发奋,她以自身的榜样,教我如何做人。母亲的眼里,永远充满光明,即便在四合是可怕的黑暗时刻。希望,是她人生的武器,她手执这柄利器刺破了红尘。红尘设下的重重险阻,没有阻挡得了她倔强的抗争脚步,在希望中,她抵达了人生希望的彼岸。

 我带着无限的敬佩和无尽的感激之情,端详着母亲。车近烟台时,只见她的眼中闪着泪光。我连忙把手搭在她的手上,希望老人家心情平静下来。

 她笑了,让我赶紧喝茶,说茶一凉,就不香了。其实,陪母亲喝茶,总觉得那滋味在茶外,杯中,溶进了母亲的心意,茶香也变得格外的亲切,沁入心脾。母亲呷着茶,没有多说什么,可我觉得她说了很多很多的话……

 这是永生难忘的、惟一陪母亲喝的列车之茶。

 与夫人喝的元旦迎新茶,是在查尔斯顿。

 那天,阳光温煦,凯文和芊芊这两个猴年出生的“小猴子”,一个在弹着钢琴,一个在画着她的“大作”,厅里洋溢着新春的暖意。原本沏了壶查尔斯顿香茶,一尝味道,太香太甜,有悖习惯,还是改沏从国内带来的玉溪铁观音。刚刚加了水,那馥郁的兰香便飘散出来了。

 静静地品着佳茗,夫人突然说,又想起那两句诗来。

 “知足知不足。”她似自言自语地说了前句。

 “有为有弗为。”我下意识地应了后句。

 这是文学大师冰心赠予我俩的墨宝,先生还特意注明,此系她的先祖子修公的自勉句。这两句诗,意蕴深广,气象博大,既说了做事,也说了为人。我们将它视为人生进取,自律省身的金科玉律。冰心先生将它赠予我们,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我们珍藏着这幅墨宝,成为座右铭。

 人生是树,苦辣酸甜,长成它的年轮。当你审视它的枝叶,总会有许多的慨叹;人生是一次跋涉,坎坷、崎岖,是应有之意。当你回首那些脚步,总会让你心血沸腾……

 夫人又说起这两句诗,我知道她在想着什么。她一生教书,桃李天下,总视浮名如粪土,将那虚荣作笑谈;她以相夫教子为乐,看含辛茹苦为寻常,更在芸芸的平淡中,安放着一颗善良之心。在新的春天又将开始的时候,她听着凯文的琴声,看着芊芊的专心学画的神情,欣慰和惬意里,更有无限的憧憬。她常说,生命就是一场自我的失去,而将美好精神留给来者,这便是它的意义。

 我提壶为她添茶,茶香随着袅袅的水气飘散着,不由得想起人们常说的话,一茶平生,浮生若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