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积三原创作品网:《“拼命三郎”凌子风》
标签:
银海红尘 |
凌子风先生的墨宝“拼命三郎”,尺幅不小,是幅行书,走笔狂放,可谓龙飞凤舞,既遒劲,又潇洒,雅韵扑面。它,原本是凌子风先生留作自勉的墨宝,是舍不得送人的物什。一九八八年他慷慨地赠予我,我一直将它珍藏着,珍视这份厚重的友情,并以此砥砺自己。
每每展幅欣赏这件墨宝,如见凌先生那疏朗的笑容,如闻那豪放的声音,更忆起先生奋步影坛,黾勉拼搏,一往无前的精神。
http://s1/middle/4503053agc90190d2374b&690
凌先生是艺苑公认并享有盛誉的“拼命三郎”,而这绝非浪得虚名。最初,这个雅号是由唐远之先生叫起的,此公祖籍广东,生于河南,系表演艺术家。抗战时期参加抗日演剧活动,后入影界,曾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并在电影《原野》、电视剧《四世同堂》等影剧中出演角色,还任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艺术指导。一九四九年,凌子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执导处女作《中华女儿》时,唐远之任副导演。他亲睹凌子风仅用三个月就将片子拍竣的过程,被那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所震撼,油然而生“拼命三郎”之叹。该片于一九五〇年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膺自由斗争奖,这是新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首次折桂!伴随《中华女儿》的声名远播,凌子风“拼命三郎”的雅号传扬开去,成为影坛长久流传的佳话。
随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凌子风更是意气风发,以忘我的精神投身于创作之中。一九五四年,他接到文化部电影局的紧急任务,要他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把安波的话剧《春风吹到诺敏河》搬上银幕,以配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那时的导演都是“遵命导演”,明知骨头硬,也要啃掉它。熬了四天四夜,他与编剧海默交出剧本;又是四天四夜不眨眼,把分镜头剧本写罢。影片开机后,更是日以继夜地忙活。白天,他率组在长春西郊阜丰山下拍外景,晚上赶回厂里拍棚内戏;午夜再赶回郊区驻地睡觉,次日继续拍外景,连轴地转。
这天晚上,按计划拍罢镜头后,凌子风叮嘱其他人先乘卡车回郊区驻地,而他和摄影师等人待一切打理停当后,已是夜半时分,乘吉普车赶往阜丰山。岂料,途中过孟家屯铁路时,出了车祸。凌子风满脸是血,伤得不轻,但他还是出现在第二天的拍摄现场。影片如期杀青,圆满完成任务,人们再一次见证了这位“拼命三郎”的厉害。
http://s11/middle/4503053agc90192497cfa&690
凌子风的拼命精神绝非一日之功,它来自苦难和战争岁月的长久砺炼。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长期战斗在晋察冀,并曾参加延安保卫战,无论任火线剧社的副社长、武工队长,还是任战地摄影队长,多次与死神擦肩,何止是拼命,早已将性命置于度外了。
他的这种精神,源于对缪斯之爱;源于对光明、自由的向往。
——这是他为之奋斗终生的爱。
为了走进心中的伊甸园,他小小年纪便成为旧社会的反叛者,即便被反动当局投进大牢,亦痴情依旧。苦厄不仅没有泯灭他心中的憧憬,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才情。当年,光明的圣地是延安,为了追求美好,他舍弃了南京国立戏专助教的位子;放弃了在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任美工师的五年合同,毅然取道内蒙,经兰州,历经险阻,不惜长途跋涉,奔赴延安。他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投入到人民革命的行列,投入到铁血硝烟的疆场。艰苦惨烈的战争生活,提升了他的境界,舒展了他的襟怀,同时也赐予他施展才能的机会。在那烽火连天的战地舞台上,他为战士和乡亲们创作演出的那些戏剧,就是为他尔后成为一代电影大师的才艺热身。
他之拼命,难得的是不囿窠臼,勇辟蹊径,敢于走自己的路。一九五一年,人们的思想观念还相当保守,他竟敢从真实的人性出发,打破传统桎梏,在影片《陕北牧歌》中,拍摄了新中国电影惊世骇俗的第一吻。
http://s5/middle/4503053agc9019457a028&690
到了晚年,他的拼命精神更是开出迷人的灿烂花朵。从一九八二年到一九九二年,即从六十五岁到七十五岁的十年间,他接连将老舍、沈从文、许地山、李劼人的小说搬上银幕,拍摄了《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狂》四部优秀影片,不仅片子赢得中国电影的“金鸡奖”、“百花奖”和国外的奖项,而且他本人也荣膺“金鸡奖最佳导演”、“十佳导演”的桂冠。他用心血泼洒出一条将知名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成功之路,这是其对中国电影红色经典时代的一大贡献。他晚年的作品,是一生成就的辉煌之巅。
http://s8/middle/4503053ag7a8028ab35a3&690
凌子风是中国电影红色经典时代的开山人之一,也是这一时代的完美收官者。他对我说过,电影艺术家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其作品塑造的人物,应该具有国家的、民族的、时代的风貌。因此,他毫不讳言:“我总是毫无吝惜地为每一部影片倾注心血”。
凌子风先生不仅是影坛的巨擘,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丹青高手。他的字与画,直抒胸臆,别有一番气象,堪称“凌”派,而他的电影作品,则是他挥洒在银幕上的字与画,洋溢着同样的诗情画意。那幅“拼命三郎”,是他一生苦苦跋涉、不倦奋斗的真情写照,也是一代影人为人民的电影事业披荆斩棘奋不顾身的精神存证。
http://s9/middle/4503053agc9019866dd4a&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