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人生之灰姑娘》中出现的四个人物口述/ 陈晓楠 文/ 陈万颖

标签:
纪实摄影qing话题 |
分类: 凤凰卫视 |
http://s9/mw690/4502fe0atd56c56d5b8b8&690陈晓楠
http://s8/mw690/4502fe0atd56c56ae0dc7&690陈晓楠
期刊名称
- 三月风
2007年03期
- http://c61.cnki.net/cjfd/small/ZSYS/ZSYS200703.jpg陈晓楠
文/ 陈万颖" TITLE="《冷暖人生之灰姑娘》中出现的四个人物口述/ 陈晓楠 文/ 陈万颖" />
凤凰卫视主持陈晓楠讲述“小姐”的边缘人生
作者:陈晓楠; 陈万颖; 赵铁林; <正>《冷暖人生之灰姑娘》中出现的四个人物◎赵铁林:摄影师。上世纪90年代末弃笔从商到南方做生意,破产之后用相机记录租住地附近的“小姐们”,并集结成一本书:《她们》;◎曾妹:读初中时未婚先孕产下一子,被迫退学。她漂泊在外,被人贩子拐至安徽,后又流落到南方沿海城市成为“小姐”,染上毒瘾和艾滋病。被家人抛弃,并且不允许她回家看望儿子; |
48 三月风·新闻人物
图片提供/ 赵铁林
口述/ 陈晓楠
http://s12/mw690/4502fe0atd5d88e68dd4b&690陈晓楠
文/ 陈万颖
《冷暖人生之灰姑娘》中出现的四个人物
◎赵铁林:摄影师。上世纪90年代末弃
笔从商到南方做生意,破产之后用相机记录
租住地附近的“小姐们”,并集结成一本书:
《她们》;
◎曾妹:读初中时未婚先孕产下一子,
被迫退学。她漂泊在外,被人贩子拐至安徽,
后又流落到南方沿海城市成为“小姐”,染上
毒瘾和艾滋病。被家人抛弃,并且不允许她
回家看望儿子;
◎小玉:年轻时为了男友而退学,只身
南下做“小姐”,赚来的钱悉数寄给男友。谁
知钱全部被男友吸毒耗尽。只得放弃原有“不
出台”的道德底线,成为真正的“小姐”。现
在在四川老家租了个拍大头贴的摊位,生意
冷清。 但由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而开
心。
◎小红:全家6姐妹结伴到南方做“小
姐”。老家人不但丝毫不觉得羞耻,反而对因
此衣锦还乡的姑娘持羡慕态度。身患艾滋病,
目前靠坐台、偷、骗为生。
凤凰卫视《冷暖人生》用了三个星期的
时间,连续播出了名为《灰姑娘》的系列报
道。“灰姑娘”,在这里被用来指代那些“性
凤凰卫视主持陈晓楠讲述
工作者”,更通俗地说,就是“坐台小姐”。
“她们在午夜钟声后徘徊街头,她们在霓虹
灯影下兜售春天,她们在城市的角落里出
卖身体另类生存,走进从未公开的灰色禁
区,倾听从未讲述的灰色故事。”这是凤凰
网上对这三期节目的内容说明。三期节目
中,陈晓楠采访了著名摄影师赵铁林和他
拍过的三位“小姐”,他们口中的世界,不
仅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目瞪口呆,也让陈晓
楠和她的同事们,有了一段长达一个月的
难忘经历。
整个采访过程中我都有一种强烈的无
力感。我对她们的一些选择并不认同,但我
能怎么办呢?我没有办法也没有权利去指
导她们怎样过她们的人生。难道她照我说
的做,就有出路吗?
提到儿子她的心门瞬间打开
先说曾妹。对她的采访是在她的出租
屋里,而小玉和小红都是在我们拍摄的场
地。曾妹那段采访其实是预采访,是我们两
个男编导去做的。在见到她之后,她在非常
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说一些“江湖语言”,
比如“大哥啊,你们希望我讲什么,我肯定
会配合你们啦,你就说嘛!”完全是她很职
业化的语言。而且说到她是怎么出来做这
一行的时候,她其实是在骗我们的编导。
当时我们见到她的时候,她刚刚吸了
毒。整个人处于一种很迷幻的状态。我们甚
至觉得这个人的神智是不清醒的,怎么能
进入她的内心?幸好,编导提到了她的儿
子。她的心门瞬间打开了。我们问到她当年
为什么要生下这个孩子。我觉得任何一个
母亲,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会讲假话的,更
何况儿子是她最大的痛苦,她现在见不到
儿子,她肯定最渴望倾诉这些东西。慢慢地
她已经进入一种自言自语的状态,我们还
在提问,但她已经完全不管是
不是在回答问题了,她的声音
很低,低着头不看我们的编导,
更不管摄像机在拍着。她是说
给她自己听。这种状态非常好,
虽然是预采访,灯光很不好,场
景也很乱,但特别真实,也就特
别珍贵。就算把她再请到我的
正式采访现场再来一遍,肯定
出不来那么好的效果。
而小红毫无顾忌地叙述
“小姐”生涯里种种不堪入耳的
细节和规律,让我们怀疑她只
剩下一个麻木了的灵魂,已经
没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如果
她内心真是如此,就没有必要
谈下去了。很幸运,她不是。特
别是最后我们看到她每天写的
日记,她在用文字审判自己,包
括后面她提到她没有资格去教
育儿子,她痛哭流涕,我们发现她其实是三
个人里面最真实的一个,不管是对她自己
也好,对我们也好。
我在试着进入“小姐”的语言
系统
当我们一见到她们,这种信任感一下
子就建立起来了。因为我们的态度、措辞、
气场,让她们知道我们不是猎奇,或者带着
某种道德判断,或者说教育她们⋯⋯有个
“小姐”聊了以后,她出门后就跟别人说,她
很感动。因为从来没有人坐下来静静地听她
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因为在她们平时所接触
的世界里,她们的故事早已没有人听了。
在面对着她们提问的时候,我的用词
很斟酌的。我觉得她们还是挺敏感的一群
人,我生怕一不小心伤害到她们。她们不可
能在一接触我就完全敞开心扉,她们在看
我的表情,听我的话,想我是什么意思。我
很怕在我的问话中会有她们听来是歧视性
的词句。比如我不敢用“卖身”,只敢随着
她们叫“做生意”、“出台”。用“客人”来
代替“嫖客”。
痛哭时说的话像电影台词般震撼
我们接触的一些“小姐”,很奇怪,她
们在最开始会把自己说得很光鲜,说我以
前多有钱多有钱。这些并不是她们最真实
的东西。她们和现实世界距离太远了,也许
“小姐”的边缘人生
栏目编辑:胡新亮纪录
ReporterÕs Witness 记者亲历
陈晓楠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国际新闻系。1995年进入北京电视台国际部,1998年起兼任中
央电视台经济部主持人。2000年底加盟凤凰卫视,2003年由她独挑大梁主持《冷暖人生》。
三月风·新闻人物49
自己都忘记怎么表达真实的自己了。
小红一坐下来就跟我说,她昨天遇到
谁谁谁了,当了售票员,一个月500元钱。
我发现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是发光的,她
真的特别渴望正常人的生活。
在讲述的过程中,我发现她时而相信
自己,时而不相信自己。有的时候非常颓
废,“嗨,我就这样啦⋯⋯”但有的时候,她
又会非常认真地说:“2007年对我是全新的
一天,我一定要改。”而且她一说到2007年,
就眼睛看向窗外。
我就跟她说:“我可是录下了啊,你要
记住哦!”一听这话,她立刻停顿了好几秒
钟,接着是痛哭。我简直能想象她此时此刻
的心理活动,她肯定在想:我能做到吗?我
不能。她在退缩,她没法战胜她自己,战胜
生活。
她哭的时候我们的摄像机也不停,我
会离开座位给她递纸。但我会很安静,我不
打断她。因为通常这个时候她已经陷入了
自我对话的状态,她卸下了所有防备。哪怕
她已经说得离题千里、思维混乱,我也不会
打断她,因为这时候的她,是最真实的。甚
至我会觉得有些话听起来像电影台词那么
震撼。
除了和这些“小姐”的对话之外,《灰
姑娘》这个节目还采访了赵铁林,这个花了
10年时间跟踪拍摄“小姐”的摄影师,还有
穿插在一些街区里“小姐”们工作的模糊场
景。在曾妹、小玉、小红这三张清晰的脸庞
后面,是一个非常庞大而隐秘的人群。
“也许可以说她们是边缘人群,但绝对
不是因为她们‘边缘’,我们才去做她们,而
是我觉得在她们身上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
人生。也许是每个人很隐秘的故事,但这些
故事透露出来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非常个体
的。”陈晓楠说。
曾经怀疑做“小姐”这个选题
的意义
当她们坐在我面前,用她们的江湖语
言在描述她们所从事的职业的时候,她们
似乎连女人最起码的那种羞耻心都没有了。
开始后的一段时间我产生了怀疑,我
去揭示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冰冷的黑暗的隐
晦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无望地、没有尊
严地活着,我揭示这些东西干吗呢?我并
不是想博收视率,也不想很猎奇地展现她
们怎么接客,怎么竞争。 我和她们对话,我
还能得到什么?所以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
去预采,最后选择的故事是各自不同的。
曾妹是被贩卖,被命运逼迫到不得不
做的地步;小玉是为了爱情,为了男人走到
这一步,并且为了爱情在坚守自己不出台
的立场,爱情幻灭后,她一步一步地没有了
立场而彻底堕落;小红,则完全是在金钱大
潮推动下,和六个姐妹旗帜鲜明地从家里
出来。
这三个女人的故事罗列在一起,就会
发现一种力量,命运的震撼感,特别强烈。
而她们每个个体在其中不停地挣扎。哪怕
是曾妹,她的情况最糟糕,做一次交易只有
20元钱,而且身体很差,毒瘾也很大。但她
却还不是行尸走肉,她有她的牵挂,就是儿
子。她们生命力的一面,和她们无望的一
面,这种对比也是非常震撼的。
我实际上最喜欢小红的故事。除了她
非常真实以外,还在于她体现出的不仅仅
是“小姐”这个群体的特征,而是还带出了
同时期中国社会某一个断面的特征。她身
上太明显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批
到南方做“小姐”的女孩子赚钱实在太容易
了,很快就能够穿金戴银,衣锦还乡。小红
和她的父老乡亲看到了就很自然地羡慕,
没有一点瞧不起的意思。然后自己就被这
股因为急剧的贫富分化而带来的金钱大潮
给裹挟进去。她们和那个时候的中国沿海
城市一样,是迅速积累的时期。
但是这段时间过去之后,某些城市的
经济开始萧条,直接地也反映在她们的生
意上。她们还有什么出路?她们又年老色
衰,只能回到内地老家,算着没有希望的日
子。为什么当时,小红的家乡,并不是很穷
困的小城,整个村子的人都不会觉得做“小
姐”有什么羞耻的,就是羡慕,恨不得让自
己的姐妹妻子都去淘金。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进入转型期后,
人的道德体系的崩塌,非常深刻的社会现
实。■
(本文由《青年周末》提供)
这就是阿V 的家,唯一值钱的是缺 了顶盖的电扇,这是小http://s9/mw690/4502fe0atd5e1d9060058&690陈晓楠
吴花了十元钱从废品贩子手中买的。
客人办完事后,余兴未尽,会给阿V 讲一些为人之道http://s2/mw690/4502fe0atd5e1db390111&690陈晓楠
http://s5/mw690/4502fe0atd5e1e2c667b4&690陈晓楠
阿V 最喜欢小吴对她说“我爱你,我要娶你”阿V 听到这两
句话,不管小吴说的是真是假,都会欢天喜地跑开去玩。http://s9/mw690/4502fe0atd5d8867488d8&690陈晓楠
http://s12/mw690/4502fe0atd5d8850b6a9b&690陈晓楠
http://s5/mw690/4502fe0atd5bee818d774&690陈晓楠
http://s14/mw690/4502fe0atd5bee83bde0d&690陈晓楠
http://s15/mw690/4502fe0atd5bee8304a6e&690陈晓楠
姑娘们接客也不全是违心的,如遇上年轻俊秀的男孩子
他们也很开心。
她就是文中提到
的“小姐”小红。
栏目编辑:胡新亮纪录
记者亲历ReporterÕs Witness
赵铁林镜头中的《她们》
http://s7/mw690/4502fe0atd56c58230f56&690陈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