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判断利好对走势的影响
(2008-12-15 01:18:36)
标签:
财经证券股票利好走势影响 |
大盘走势堪忧的情况下,国办“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突现。敏感关头的清醒更加重要,“金融三十条”对股市走势的影响需要理性判断。其影响大致可从几个方面分析。
一、心理提振作用。走势恶化趋势严重的关头利好出现,会缓解大盘即刻进入二次探底的恶化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心理安抚和想象空间,使大盘可以先经历由此引起的各方面力量对撞之后,等待多空因素中期层面的进一步博弈。
二、新的政策信号。作为“十项措施”的落实意见,对原有政策的重复部分,市场已经预期和反应。其新的政策信号才会在本质上对主流资金的操作策略形成影响。而新的信息中,利多和利空因素并存。
有利方面:
1、流动性释放程度进一步加强。《意见》第1条和第2条的核心在于:通过央行适当提高货币供应总量目标、减少公开市场操作,追加政策银行1千亿贷款规模、鼓励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来提高流动性。目前,商业银行由于经营的需要,贯彻扩大信贷规模要求的主动性较强。这对整个市场和房地产版块形成一定利多。但由于对流动性的释放并未远超此前市场预期,除心理层面外,对大盘走势的利多影响有限。
2、对金融业较大的扶持和保护。除资金利用率的提高会增加银行业收入外,《意见》第八部分和第九部分放宽呆账贷款核销条件、政府对贷款风险补偿、保护银行债权、防止逃废债务、处置抵债资产、尤其是对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会较大程度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并降低税收成本,相关银行个股将受重大提振。银行板块走强对大盘有一定带动作用。
3、对多个板块有提振作用。意见第二部分明确了金融对部分产业和经济环节加大支持力度。以股市的角度看,对农业、基建、汽车消费和并购重组的强调程度加强。对于房地产版块而言,《意见》提及了支持首套自住和改善型购房,第五部分第18条提及开展房地产信托基金试点,由于并非新推出政策,总体上利好呈中性。相对而言,并购重组板块的利好确定性强,不但《意见》第二部分的第4条提出予以支持,第五部分的第17条亦提出鼓励发放并购贷款。《意见》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的债权发行支持,将使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资金压力得到缓解。
不利方面:
1、在第一部分货币政策中的三条中,未明确提及利率问题,而在第3条指出“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这可能意味着未来降息空间比市场预期减少。从第1条和第3条综合看,经历连续大幅度降息之后,高层或将主要通过信贷规模和公开市场手段进行调控,而对于利率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发挥调控作用。
2、《意见》第1条指出“根据国内外形势适时调度货币政策操作”本为中性,但由于此前货币政策的强大力度,除非形势进一步严重恶化,货币政策趋审慎的概率相对更大。
3、关于房地产版快,《意见》强调落实和出台支持首套“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仍旧是老政策,本为中性,但由于对市场期望的第二套房贷松动未予提及,而变得相对偏空。整体上看,国家开始重视引导房地产消费问题,尚可欣慰。这样,基本面独特的个股将减少或消除走弱的概率。
不确定方面:
《意见》对于资本市场影响的核心因素,一是直接提及“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股票市场运行”,对大盘走势会有直接提振作用;二是《意见》总体效果对股市有提振作用。但部分因素尚需辨证判断和进一步观察。
1、创业板的推出和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会为相关个股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会分流市场资金。
3、对意见关于股市的部分和整个“三十条”,有关部门的具体落实措施会继续跟进。大盘后市的中期走势关键取决于稳定股市措施的力度。值得注意的是“有效”二字到底包含了什么样的程度。目前情况看,除非大盘出现深度下跌,大小非政策变化、平准基金出台、新股发行无限期暂停三大强力政策出台概率均较小。
三、后市走势和策略
可以肯定,利好必然将得到反应。但是,由于可明确的利好尚难以确定对局势形成根本性扭转,在一段时间的反应之后,市场或重新回归平静,再次正式对待仍然存在的、导致《大盘或进入二次探底》的因素。当然,不排除部分版块和个股可能维持强势,甚至直到大盘转势的到来。
由于利好的提振,大盘提前出现日线级反弹的概率较大,但主力趁利好先于散户迅速出货的概率亦不小;在多空双方对政策的理解和不同预期进行博弈后,反弹能否延续至实质性基本面根本好转而成为反转,将取决于后续跟进政策的力度。重新探底的忧患并非已荡然无存。当前政策决策的难度较大,而投资者操作的难度也较大。后市的版块选择尤为重要。近期,以确定短中期可靠的板块辅助中期基本面确定的版块高抛低吸是较佳的选择。这样的时段,尤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思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本文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