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圈里的蚂蚁
标签:
原创南怀瑾论语别裁于丹读后感杂谈 |
分类: 观读之后 |
樟脑圈里的蚂蚁

记得小时候常常玩一种用樟脑球圈蚂蚁的游戏,用樟脑球在地上画一个圆圈,把蚂蚁圈在里面,蚂蚁便在里面急得乱转,却逾越不出那个淡淡的圈儿,如果擦开一个缺口,蚂蚁会很快找到缺口,仓皇逃离。如果我们不想发善心,或者上课铃声响了,便自顾自地跑了,任由可怜的蚂蚁在圈里抓狂。
这两天,忽然觉得自己一直是那只困在樟脑圈里的蚂蚁!不,比那只蚂蚁更可悲,因为蚂蚁知道自己被困了,还想突围,而我竟然没有被困的感觉!
原因,就是我翻开了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触到了一只擦开樟脑圈的手!有了这擦开的缺口,我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在樟脑圈里睡觉呢!
躺在这樟脑圈里的不止个别人。樟脑圈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宋代,宋朝皇帝下令科举应试的四书以朱熹的注解为准,等于是用朱熹思想这颗樟脑球,画了一个大圈,把应试的学子都圈在了里面,六七百年了,不知道还要圈多久。
曾经看过于丹有关昆曲的一期节目,折服于她的谈吐风度,以及信手拈来的古典文学修养,便翻了翻她的《论语心得》,当时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有些怀疑人们对她的质疑含有妒忌和炒作的嫌疑。
今天知道了,原来于丹也是被困在樟脑圈里的人!她之所以挨骂,是因为她有能力用自己的优雅把这圈儿又描了一遍!忽然联想起前两年电视上常听到的一句广告词:“帅呀,帅呀,帅也是一种罪呀!”呵呵!
怎么就圈里圈外了呢?举个例子吧。
《论语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尚在樟脑圈里的理解是: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又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算得上有修养的君子吗?”
自认为逃出圈外的理解是:学做人做事,而且经常地反省提高,不是很愉快吗?相信世上一定有知己,这个知己也许会从遥远的他方走近自己,也许会从遥远的未来走近自己,能有人走近自己真是快乐啊!知己难求!所以即使有生之年见不到理解自己的人,不怨天尤人,不也算得上有修养的君子吗?
孔夫子是圣人,若地下有知,看到五百年后汉武帝“独尊儒术”,会不会视汉武帝为知己?我想他看到宋朝以后芸芸众生被“朱程理学”的樟脑圈包围之后,虽能不愠,也会感到寂寞吧?看到两千五百年后的南怀瑾走近自己,也会不亦乐乎吧?!
《论语别裁》,一本朴素到没有插图的书!一本给我棒喝、让我惭愧的书!为什么是“别裁”,而不是“正裁”呢?或许是南先生的谦虚,抑或是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反正在我的有限阅读里,截至今天,这就是最正的“裁”!最高明的“裁”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