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借亭”位于福建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林銮古渡”边,明崇祯十年(1637)蚶江军民为纪念时任福建右参政曾樱而建。“文革”中,“再借亭”被拆除,碑断为二。一九八六年收集重建,一九九三年修复。“再借亭”为四柱平顶拱形石亭,四柱均镌联,亭前柱联曰:“茇憇留棠芾,鳟鲂乐衮衣”。亭内立一石碑,花岗岩质,高二点七一米,宽零点九三米,厚零点一六米,正面居中竖书阴刻楷体“再借亭”三字,右镌“都指挥黄浮阳率部捕队兵立”,左镌“张瑞图题”。两边为楷书小字,已漫漶不清,但尚可揣摩其大意:黄浮阳莅泉巡视,沿海帆樯安行,黎庶安居,货物丰盈,海寇不犯,民无徭役之苦,此实乃参政曾樱之功。樱时将奉调他往,兵民竞扳辙挽留。帝恩诏许“再借”。民怀其德,乃建碑亭志之。张瑞图,明大学士,晚明四大书画家之一。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晋江县青阳人。
曾樱字仲含,号二云,江西峡江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万历四十七年,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天启二年,擢郎中,寻迁常州知府。崇祯元年,擢福建右参政分守漳南道。二年,丁母忧归。四年,服阕,起故官,分守兴泉道(兴化,今莆田市;泉州,今泉州市),驻泉州,司海防。《泉州府志
· 名宦》载:其时“郑芝龙求抚,抚军邹维琏虑其跋扈难制。樱以全家保之,授为先锋。适红夷(荷兰)犯泉漳,芝龙焚其舟,夷惊遁。刘香等寇粤东,芝龙以舟师追击尽歼其众。樱遂开洋禁,与贫民贸易。”于是,海氛清,民安生。九年,迁按察使,分巡福宁道,泉州士民“扳辙挽留”。十年,诏令曾樱以故官留任泉州巡视福建海道,泉人称“皇恩‘再借’巡视海道”。十一年,改湖广按察使。十三年,迁山东右布政使,分守东昌、莱州二府。十四年春,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登莱。十五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乞假归。十七年,以失地罪,夺官下刑部狱。明亡,唐王称号于福州。芝龙荐樱起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王驻延平,令樱留守福州。隆武二年(1646),福州破,樱挈家避海外中左所(今厦门)。永历五年(1651),虏陷中左所,遂自缢死。事闻,永历帝赠上柱国、太师、武英殿大学士,谥文忠。
注:
“茇憩留棠芾,鳟鲂乐衮衣。”典故出自《诗经》,“茇憩留棠芾”为《诗经》中的一首怀念召公的颂诗。诗中的召伯就是召公,召公名奭,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之弟。召伯南巡,怕打扰百姓,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驻车马,办理公务。百姓因此怀念他,舍不得砍伐他停歇过的甘棠树。茇憩,是指在茅草屋里休息。棠芾喻指惠政。“鳟鲂乐衮衣”同样出自《诗经》,这是一首宴饮时,赋诗抒怀,表达留客诚意的诗。鳟鲂,是鱼的两个种类,肉皆鲜美,指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衮衣,是高贵官人所穿的礼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