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主王期远,字鹏云,号履端,生于万历三十年,崇祯癸酉科举人。明亡后,于顺治三年中丙戌科进士,官至陕西巩昌府推官,顺治七年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墓志铭由“赐进士及第、文林郎、国史院内翰林修撰、李奭棠撰文;赐进士第、奉直大夫、山西大同府蔚州知州、郡人滑文蔚篆盖;赐进士第、朝请大夫、福建分守福宁道右参议、宗兄依书书丹”。
撰文者李奭棠为顺治三年丙戌科探花。顺治丙戌科是清朝入关后的首科考试,因此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不少清代笔记对这次考试都有记载。清人余金在《熙朝新语》中形容这次开国第一考,称“国初诸大老皆出此科”,又称“会元即李奭棠,三艺浑穆,蔚然开国气象”等语。李奭棠不但是本科探花,而且是“会试第一”的会元。李奭棠,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六年(1667),字贰公,顺天大兴(今北京)人,顺治三年丙戌科探花(一甲第三名),除翰林院编修。顺治四年,李奭棠出任会试同考官。历修撰,顺治八年,擢国子监司业。旋迁任国子监祭酒。十年,擢少詹事,同时兼侍讲学士。十一年,擢詹事府詹事,后改国史院学士。十二年,迁礼部右侍郎。十四年,转礼部左侍郎。十七年,因病致仕。后复起,官至尚书。卒于康熙六年六月。篆盖者滑文蔚,与王期远同是颍州人,为明万历乙卯科举人,清顺治三年进士,除山西大同府蔚州知州。这一科,颍州考中了王期远与滑文蔚两位进士,考中了一位举人周建鼎,后中顺治乙未科进士,官至中城兵马司指挥。书丹者王依书(1582-1654),字幼契,号雒(洛)符,河南归德府(商丘)柘城县人,明天启丁卯举于乡;顺治丙戌科进士,殿试二甲;历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顺治七年(1650),出守福建福宁道,以疽终于闽,时年七十三。据道光《阜阳县志》,墓主王期远中举及登进士时间与墓志铭记载相符。而王期远为明崇祯癸酉科举人,明亡后,继续参加科举,由举人而中进士,可见清入关以后,对前朝的知识分子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政策。
该墓志铭特别之处,墓主与撰文者李奭棠、篆额者滑文蔚及书丹者王依书皆为同科(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体现了他们之间交情的深厚。另外,该墓志铭的形制也很特别,一般墓志铭为正方形,由“墓志盖”和“墓志”组成,而该墓志铭为长方形,且“志盖”上的文字与“墓志”志文“面对面”,比较少见。
据墓志,墓主王期远家族其先辈由羽林前卫指挥使调任颍川卫(颍州,今阜阳)指挥使,为卫最高军事长官。历史上明清颍州所谓“颍州八大家”多为卫所武职世袭官员家族。如宁氏家族,系指挥同知宁端的后代;颍州亓氏家族,系指挥佥事亓忠的后代;鹿祠街的“鹿家”与出过清代大文人刘体仁的“刘家”,分别系颍川卫镇抚鹿得山与刘奉先的后代。
该墓志铭发现,对研究明代阜阳卫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弥补了地方志记载的一些错误。(颍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