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布尔加科夫 |
分类: 幽窗小语 |

Bristol
我坐在安静的酒店房间里,听着
也许,我只是一直欠十年前的自己,一个正式的道别。然而我并不想道别,虽然这期间经历了种种,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各种生离死别、各种社会百态,虽然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被工作和家庭生活占据,身体变得越来越疲惫,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却仍感觉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自己,哪怕再大的风雨,再难的坎坷,我知道自己不会轻易倒下。
所以当我读到《大师与玛格丽特》时,我并没有特别惊讶,我很清楚地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尽管我并无那样痛苦的经验。如果抛开艺术的外衣来看,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坦诚并勇敢地活下去,哪怕这就是个地狱。
没有任何线索表明布尔加科夫受到过达达主义或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如果从传统文学与宗教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确像是个异类,它不自觉地让我联想到胡安.米罗的画作或者是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尤其是《飞行》和《撒旦的舞会》章节,只能用惊艳来形容。纵横交叉的故事结构,自相矛盾的原始信仰,荒诞离奇的情节,再加上社会群貌的刻画,让这本书显得有些野心勃勃,但本质上仍是俄罗斯文学的传承。信仰与生活,也许是俄罗斯文化中永远的核心命题。
如果说美中不足的话,便是大师与玛格丽特现实中的爱情故事略显单薄,也许在现实的政治生活环境中,这种简单真诚与不离不弃已经是一种伟大,但相比起托尔斯泰笔下的爱情来,仍是显得有些过于简单,这使得全书的核心生活部分缺少一些支撑,而重点突出了信仰部分。
对于今天生活在更文明也更荒诞的现实中的我们来说,本书不过是一种消遣,也许作者还应该感激这种有幸的消遣,他无法理解今天的人下决定读一本书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窗外的雪慢慢越下越大,也许我应该出去走走,忘了小说与信仰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