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争与和平(二)

(2009-11-29 13:41:05)
分类: 幽窗小语
“我到一处就做祷告,我还没习惯,还没有爱上这地方又要走了,我要走到两腿发软,倒下来死去,最后到达没有忧愁和悲伤,永远安息的地方……”玛利亚公爵小姐想。

但后来看见父亲和小尼古拉,她的决心动摇了。她偷偷的流泪:觉得自己是个罪人,爱父亲和侄子超过爱上帝。

战争与和平(二)

虽然娜塔莎出场时便显得那样与众不同,我也早预感到这个小女孩长大后一定会是小说的重要人物,可还是没有料到她会和安德烈发生爱情。虽然安德烈的确是理想的人物角色,娜塔莎也讨人喜欢,可我的阅读预期里他们永远也不会发生交集,以至于当安德烈第一次看到娜塔莎,我就觉得有些不太正常,而当安德烈热恋上娜塔莎时,甚至产生了一丝嫉妒。啊,娜塔莎,好姑娘,简直就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美丽、聪明、乖巧伶俐又单纯透明,某天一定会遇到那个驯养她的人,只是没想到这个人会是安德烈,如同上帝赐给的礼物一般,不能不让人羡慕,连皮埃尔这样简单天真的人都嫉妒得陷入忧郁。

整个第二卷,都成了安德烈与娜塔莎的爱情铺垫,小公爵夫人的早早去世,保里斯的变化,安德烈的莫斯科之旅,以及罗斯托夫一家搬到彼得堡,都像是安排好的,一切仿佛命中注定。但一切又笼罩着一层迷雾,短短一个月的交往,安德烈就求婚了,并迫于父命将婚期延迟一年,之后再出国,他显然太自信了。娜塔莎毕竟还是个孩子,情感远没有成熟,她的幻想,她的天真,她的热情四溢,都充满着种种不确定。安德烈一离开,便有着不详的预感,身份和地位的差别,罗斯托夫伯爵家境的衰落,都让娜塔莎产生压迫感,她对保尔康斯基一家显然感到害怕,而她自己又和安德烈一样的高傲。见过未来的姑姑玛利亚之后,事情似乎就成了定局,而托尔斯泰也未能免去俗套,娜塔莎被引诱的整个过程,显得很不自然,尽管以娜塔莎的脾气,受到屈辱后很可能做出惊人的事情来,但愚蠢到被骗了还一直不能醒悟,和先前的聪明伶俐未免反差也太大了。

接下来自然是个悲剧,以安德烈的性格,他强烈的自尊心,和娜塔莎达成谅解的唯一方式,只可能是生死大限。尽管他们仍会互相爱着对方,并强烈感受到对方的存在,但形成的那条鸿沟,将永远将他们阻隔在两边,唯有其中一个的死去,才能穿越。而在我的阅读经历中,也极少会出现这样的时刻:内心并不希望会是个悲剧。在第二卷几乎是赶夜读完后,对第三卷即将展开的一八一二年战争,对其他各人物会有怎样的命运遭遇,突然失去了大半热情。你一定很难理解,对于好不容易钟情的小说人物,一旦发觉他的命运注定在那里,一步一步去逼近,是一件多么令人难受的事。

使我相信来世的并不是理论,而是现实:你同一个人在生活中携手前进,突然那人不知去向,消失的无影无踪,你却停留在深渊边上,往那里张望。我就这样张望过……

Death and the Maiden Quartet:II -- Schuber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穆赫兰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