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亡诗社

(2006-08-17 15:58:40)
分类: 咖啡时光

CaptainMy Captain

It is some dream that on the deck

You 've fallen cold and dead.

                ——Walt Whitman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告诉我一个普遍的事实:没有一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成长,也没有一个人不能以自己的方式成长。很多人在懂得思考自己之前已经死亡,很多人一生也不知道要思考自己。思考与不思考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我们都将在一片寂静中孤零零的死去,正如我们孤零零的来到这个世界――Carpe Diem (拉丁语:及时行乐)。

 

一个月前我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哭了,过后我有点羞愧。尼尔死后,陶徳冲向一片茫茫雪地中呼喊时,我哭了,眼泪中有一半是因为尼尔,也有一半是因为自己。那一刻,我同情了自己,这是后来我感到羞愧的原因。纯洁的理想,再见,纯洁的理想!

 

司汤达墓志铭上刻着:亨利贝尔,米兰人,生活过、写作过、恋爱过。

 

我记得高中时因为这句话对司汤达佩服得五体投地,无疑他有了自己存在过的证据,他的这句墓志铭将永远刻在自己的墓碑上,成为一道不朽的丰碑。后来我发现这句话的无力,甚至比富兰克林的“印刷工富兰克林”还要无力。

 

司汤达留下了什么呢?

 

一句墓志铭。

 

而大多数人,什么也没有留下,什么也没有带走,这才是关键所在,我们什么也不能留下,什么也不能带走。大概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想死后可以留下点什么,一种人从来不想死后要留下什么,前一种人大约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后一种人不是知识分子。当今“知识分子”无疑是个贬义词,让人想到虚荣和空洞。更多的人希望可以简单安静的生活,当然最好有一个理想的伴侣,这也是关键!有一点是共同的,我们都懂得Carpe Diem,因为我们太有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走路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诗”。

 

这句话很有吸引力,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我们都应该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确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记得我上初三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你不要和别人一样,你要知道你和他们不同。”这句话一直影响我到现在,这位老师大概也要算我的人生启蒙老师。对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说这样一句话作用是很大的,几乎是给一个人赋予了某种不太明显却很重要的意义,或者说是一种暗示。当时我是欣然接受的,当时我的确有理由欣然接受,仿佛从老师眼中看到自己辉煌的未来。

 

基廷无疑是这样一位好老师,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美。对于处于激烈竞争的学校的孩子,这样的教导无疑给人一种勇气,这勇气可以用来改变自己的懦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我不得不说,这样的启发也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且这种失败与当时的社会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基廷离开时,孩子们可以站起来说一声:“船长,我的船长!”。但是基廷走后,那些孩子们会怎样呢?他们会在社会的挣扎与洗礼中保守那样纯洁的理想?保持那颗对诗与生命充满热爱的心?保持那样朝气蓬勃的好奇心?保证自己可以不默默无闻的老去?

 

我从中体会到青春的祭歌,它们属于那样的年纪,属于曾经的时光。

                           

Tears in heaven -Eric clapton 悼念亡子所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Dreaming
后一篇:只是分子漫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