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钢琴家

(2006-08-12 10:16:31)
分类: 咖啡时光
钢琴家
 
我不太喜欢战争题材的影片,特别是美国拍的战争影片。我总觉得美国没有什么资格拍战争,坦白说,我不是很喜欢《辛德勒的名单》,我承认我对好莱坞有偏见。2003年看《钢琴家》的时候,没有多大的触动,可能当时不是很懂,也可能对背景了解的太少吧,后来重看,委实惭愧。关于钢琴的电影也不少,《海上钢琴师》、《钢琴课》都是名片,但我最喜欢这部。
 

影片根据波兰犹太钢琴家瓦拉迪斯劳-斯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传体小说《一个城市的毁灭》改编,讲述一个钢琴家在二战德国占领波兰期间躲在华沙犹太区逃难的故事。题材的独特之处在于一个固执的坚持呆在华沙的犹太音乐家,一个有着敏感而丰富的情感的音乐家,一个在战争中无力挣扎却坚持挣扎的音乐家。也许仅凭真实的故事和那段沉重的历史,已经让影片饱含穿透力。然而难能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战争与历史的反思,不仅仅在于人性与良知的考验,还在于对生命与力量的思考。当钢琴家怀着满腔愤怒在纳粹军官的要求下爆发式的弹奏时,其中的力量是任何其他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它来自心灵,来自长时间的积累与忍受所产生的不可遏制的感情,如火山爆发一般直击人心最敏感的部分,在沉痛的同情中不觉已泪流满面。我记得这样的场景在《霸王别姬》中出现过,程蝶衣流着泪揭发“姹紫嫣红,断壁颓垣”的时候,我也是泪流满面。

 

战争片的立场都很明确,但整体上都是从比较大的场面出发来抨击所造成的伤害。《钢琴家》的角度很小,仅以钢琴家本人的经历为焦点,没有刻意的去渲染法西斯的残忍与惨无人道。所有与杀戮有关的镜头,都没有过多的时间停留,没有故意让观众去体会那种极端的心境,这不能不说是出于对观众和当事人的一种人道思考,将人强行置于那样一种环境下考验是不公平的。除了一个军官没有任何理由拔出手枪任意杀戮,打完最后一颗子弹还剩下一个人,等待了几秒钟,让人不得不忍受的几秒钟外,影片仅站在钢琴家的角度来观察。钢琴家的立场代表着音乐的立场,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音乐家,表现出的是软弱。这就是战争的本质,对人生存尊严的践踏。在枪口下,任何良知与感情都是不堪一击的,在丧失理性的同时,人变成了动物,迫害者和被迫害者都变成了动物。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在那样的遭遇下看见相互的依靠与安慰,没有,所有人都只能尽全力保全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这就是战争。

 

然而音乐的出发点是爱,当来不及从墙洞里救出被活活打死的孩子时,钢琴家的忍受已经达到了极限。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无奈与悲哀,然而却无力回击,钢琴家望着不懂痛苦的天空和受伤的城市,只能将所有的眼泪流在心里。

 

该诅咒的时代!

 

该诅咒的眼睛!

 

在德国人居住的隔壁楼室里,钢琴家看到的反抗的确是激动人心的,钢琴家也曾试图参与到反抗者之列。然而钢琴家始终没有正面反抗,甚至在尊严受到极度侮辱的情况下,也没有反抗。活下去,不顾一切的活下去!这是惟一反抗的力量,在难以承受的重压下,活下去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也困难的多。当钢琴家再次见到钢琴时,那双颤抖的手,想像的节奏,是惟一的信念。所以可以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直到最后的爆发,那时,钢琴家几乎放弃了活的念头。

 

幸运的是,德国幸好是音乐的国度,遇到的纳粹军官是懂音乐的。虽然听出了愤怒,却也谅解了。这是影片的点睛之笔。本来作为一个故事,如果在这里停止,让音乐家死于自己的最后反抗,已是一种极致。然而罗曼-波兰斯基没有,不仅仅是因为故事本身真实的因素,大概也是拍这样一部电影的原因。这种和纳粹分子达成的和解,正是音乐的立场。战争践踏的不仅是处于弱者的一方,而是对双方的践踏。所以最后的谅解,是音乐的最后归宿,回归到宁静,再深的仇恨,在钢琴家的心里也都化成了极致的宁静与和平。

 

这不免让我想起自己的国家,抗日战争中死去的3500万,是谁也无法弥合的伤痕。我意识到自己无法去恨一个国家,无法去恨所有的日本人,无法去恨他们的后代。然而我无法原谅,我做不到,这是我的立场。

 

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战争背景介绍

 

罗曼-波兰斯基1933年8月18日出生于一个侨居巴黎的波兰籍犹太人家庭,父亲是画家。罗曼3岁时父亲在反犹太浪潮中迫不得已率领全家迁回了波兰克拉科夫的老家。两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克拉科夫被德军占领,波兰斯基的母亲、父亲和叔叔先后被德国人抓进集中营,父亲和叔叔幸免于难,但怀着身孕的母亲死在纳粹毒气室里。当时父亲将他推进了夹墙,使他得以幸免于难。罗曼7岁时开始在波兰农村游荡,居住在不同的天主教家庭里,侥幸生存了下来。

 

本片获2002年嘎那金棕榈最佳电影奖、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东京物语
后一篇:Dreaming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