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彭浩翔 |
分类: 咖啡时光 |
两个月后,再次想起伊莎贝拉
落魄
落魄的父女、落魄的恋人、落魄的城市
澳门真的很小,可能每个人都有见面的机会
也许街头的那个警察就是自己的父亲
张碧欣这样想像着父亲的模样,直到母亲过世
伊莎贝拉是母亲的名字,伊莎贝拉也是狗的名字
十七年前,十七岁的马振成逃避了责任,伊莎贝拉被弃
“伊莎贝拉不能再被弃!”,张碧欣发誓
不管走遍多少大街小巷,不管需要多少时间,也要寻回来
寻回来,寻回来,寻回十七年来缺失的爱
面对突然冒出来的女儿,马振成束手无策
不能给予什么,就试着弥补,两个人,也可以像个家
由父女变成恋人,大概也在意料之中
一切,发生在阴暗的角落
一九九九年,回归。
应该说,影片中有王家卫的影子,有杜琪峰的影子,也有尔冬升的影子,但结局一定是彭浩翔的。不知道彭浩翔是否有意,我从片中看到一种反思,对港澳文化的反思。自小一直看香港电影长大,美国和韩国电影没有大肆进入中国前,看的都是香港电影,或多或少有了一定感情。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东西慢慢在变,再看以前的片,感觉都不一样了。八九十年代,是港澳动荡的岁月,人生,梦想,爱情,都充满着变数,电影和音乐中冲动和义气随处可见,试图肯定什么,试图给自己定位,可能是那时电影的主题。电影《旺角卡门》《秋天的童话》《甜蜜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感,一种躁动不安呼之欲出。只是那段“古惑仔”的岁月,渐渐成为历史。
《无间道》可能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里程碑。时代真的变了,“黑社会”慢慢会成为历史,就像美国的黑手党,那种靠打打杀杀混饭的日子终究要被取代。回归,是一个分界线,是结束?还是新的起点?港澳文化很值得学习的是“活在当下”,在变化中求生存,必须学会把握现在。马振成那句话:“全错了,那又怎样?”,与其说是为自己辩护,不如说是为自己惋惜。动荡的年代,不会有人来关心另一个人的梦想和人生,那时死个人是很常见的事。缺失的爱和关怀,也是时代的缩影。第一次看时,对结局不是很满意,有点老套,但跳出电影本身来看,结局包含的意义更广。
回归,是复杂的情感,也许,某种程度上,我们都需要回归。
年轻的导演彭浩翔,也许是香港电影的未来。
如果要给影片打分,我会打80分,但音乐绝对在90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