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双璧——吴郁生、吴曾善之一

(2009-06-28 13:39:58)
标签:

杂谈

               书法双璧——吴郁生、吴曾善 之一

 

苏州才子“枕边书”在《状元后人收藏的状元书法》(见《苏州日报》 09619日“古玩版”)里写道:清代康熙初年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翰林院的文人兴高采烈各自夸耀家乡的土特产。有说产象牙犀角的,有说产狐裘毛皮的,有说产楠木斑竹的,只有苏州进士汪琬一言不发。翰林们便急急问他:“苏州的土特产多不多?是些什么?”汪琬淡然而答:“苏州虽自古誉为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然土特产却是不多,只有两样……”众人忙问:“哪两样?”汪琬道:“一是梨园子弟。”大家击节鼓掌:“好!还有一样呢?”汪琬慢吞吞道:“状元也。”翰林们顿时鸦雀无声而面面相觑。

    确实,苏州状元多!据说有清一代,苏州状元占了四分之一!时至今日,走过古城,一个不小心,您就会撞上一个“状元的后代”!谓予不信?请看下文。

 

老苏州对虎丘山肯定是熟得不能再熟了!那么我今天倒要考考你:请问虎丘的“门额”(就是“山门第一匾”)写的是什么?恐怕有一半人晓得:“古吴揽胜”。对!请问:是谁写的?这下么,恐怕大部分人要搔头皮了!告诉你:该匾的左下方竖写着“吴曾善”三个字。

“吴曾善”?何许人也?搜索可得:“吴曾善,字慈堪,号小钝,江苏元和(苏州)人,吴郁生之侄,书法得郁生薪传,风貌极似。”

看官可能还是会认为“语焉不详”。对的,不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再请教一个问题:虎丘山剑池前月洞的“门额”写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凡是去过虎丘的(不管你是“老苏州”、“新苏州”还是“外地人”),全都晓得:“别有洞天”(个别人会答“天洞有别”,其中原因么,不言自明喽)。对!请问:谁写的?恐怕大部分人又都不晓得了。告诉你:该“匾”(应该叫“书条石”)的左下方镌刻着“小钝”二字,即吴曾善!

要说“吴曾善”就先要介绍一下他的叔叔“吴郁生”。吴郁生(公元1854-1940),字钝斋, 出身于苏州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吴廷琛,就是大名鼎鼎的清嘉庆七年(1802"壬戌科"状元吴廷琛会试、殿试皆第一,集会元、状元于一身。在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寥寥无几。苏州有一个,叫 钱棨,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状元。  他是清朝第一个、苏州唯一的连中三元(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者,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连中六元(童子试中长洲县县试第一、苏州府府试第一、江苏学政院试第一、再在正式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者,真的是空前绝后!于是他的住地就改名叫“三元坊”,一直延续至今。 其实连中"二元"也极少见。嘉庆帝对吴廷琛连中"二元"也极赞赏,在赐给他的诗中就有"双元独冠三吴彦"之句。那么他的孙子吴郁生呢?郁生自幼聪明,博闻强记,以才子闻名乡里。23岁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广东、浙江省乡试考官,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川督学。任广东乡试考官时,发现并选拔了康有为。他为人正直,敢言敢为,办事务实。戊戌政变,慈禧因康有为出其门下而斥之不用;及至老太婆死忒,吴郁生才被起用。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以内阁学士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次年,署邮传部尚书,后为弼德院顾问大臣。可怜,“生在末世运偏销”,仅仅一年!辛亥革命后,返回故里,住在苏州三多桥巷。民国后隐居青岛近30年。
      
吴郁生善诗文、工书法,是清末民初时著名书法家。他能参合钟、欧、颜、柳,错综变化,善书擘窠大字,朴藏刚健,浑厚老当。而细骨丰肌,为其书法特色。他为苏州的园林、庙宇、砖刻门楼、匾额题字,数量众多。如为古典园林狮子林所书“狮子林”三字,综合欧阳询、颜真卿字体,颇有古风。又以文章知名当时,擅长题诗和撰写楹联;晚年,曾为陆润庠等一大批清末名流撰写行状和墓志铭。著有《延陵吴氏祖茔纪略》等。好收藏,藏书颇丰,建国后,其藏书由子女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