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英语家庭作业布置与检查课题实验方案

(2008-05-19 18:36:27)
分类: 实验方案

小学生英语家庭作业布置与检查课题实验方案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提到作业,我们就常常听到教师怨声载道,看到学生苦不堪言。少做作业、不做作业、作业马虎、互抄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听说某校学生自发组成作业联盟,分学科各做一门作业,然后集中抄袭“资源共享”。的确,课改以后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了一定的转变。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之后,却隐藏着许多缺憾,其中,作业问题尤为严重。针对英语课程的特点,我们通过调查和讨论,认为当前英语作业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作业”概念理解偏差。长期以来,作业只是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许多教师没有从学习论的角度去认识作业,没有重视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存在,而是简单地把作业理解为训练,将作业的目标价值定位于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单一地认为作业的功能是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的巩固、操练、复习和内化,是一种对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

2、作业的效用不高。由于教师对作业概念认识的偏差,因此所布置的作业中重复模仿、熟能生巧、机械训练的练习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调查问卷反映,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不喜欢做那些机械的抄写、纯粹概念的背诵记忆、重复多本的“同步练习”,更是厌恶以作业作为惩罚的手段。于是,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完成作业,就会对作业任务产生“负担感”。这些带有“负担感”作业的完成过程是被动的过程,所以也是无效作业、低效作业,甚至是有害作业。

3、作业的时空安排不够合理。回首我们以往的作业,所谓的课堂作业常常是在新授结束、下课铃声响了之后匆匆忙忙布置一些巩固类的习题,然后由学生利用仅有的一点课间休息时间在嘈杂的教室里草草完成,试想,这样的作业质量高吗?对于一些作业经常拖拉的学生来说,本身学习就不主动,他们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活动的机会,又怎会静下心来认真作业呢?课堂作业尚不能及时高效地完成,课外作业则更没有积极性,于是,作业越拖越多,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地巩固,断层也就越来越多。更严重者,就会产生厌恶作业的情绪,甚至厌恶到校学习。

4、作业设计能力退化。为了迎合应试教育,教师大搞“题海战”,不少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并没有明确的理由和清晰的意图,而只是把搜集到的《单元练习》、《同步练习》、《期末冲刺》、《AB卷》发给学生,课上到哪儿,要求学生练习就做到哪儿,这种随意、盲目的作业多半是无效作业。从调查来看,只有近10%的作业是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自主设计的,而有90%多的作业是老师现搬照抄书本、练习册、试卷集上的题目,这些练习是否适合本班学生,是否适合每一位学生有待斟酌,更谈不上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了。而大多数家长对作业的检查和成就观的反作用具体落实在作业的外显形式和教师对作业的终结性评价上,对学生作业的思维过程却不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教师设计作业的创新意识。

在国外,作业问题研究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凯洛夫曾指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斯米尔诺夫对课堂作业作了详尽的说明和论述。美国学者库柏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课题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江苏省泰州市洋思中学的建构了“先学后教,当堂完成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

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作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的实施。我们认为:作业问题是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从作业布置入手,改革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检查的策略。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我们确定了《小学生英语家庭作业布置与检查课题实验方案》这一研究课题。

二、实验假设

本实验依据英语教学理论和学科特点,假设通过课内基础作业和课外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检测,激发学生对作业的正确认识,化“负担”,为“趣味”,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验研究变量及控制
(一)自变量:

1、本课题的自变量为:教师采用系列化手段,将英语课堂加以延伸扩展,基础作业和课外作业两手抓,拓展作业范围,培养学生对作业的正确认识和兴趣度。

2、自变量的控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根据课题实验内容、操作特点,系统前半部分(课堂部分),教师要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和做必要的评价练习,是近距离的直接操作;后半部分(课外部分)则由教师依据自己的设计,以引导深入为主,进行遥控指挥,家长同时也参与作业的检测和评价欣赏。

(二)因变量
     1、本课题的因变量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创新作业的兴趣,提高英语作业的含金量。培养学生和家长对作业的评价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全体的英语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2、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因变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实验年级的教学效果,达到课题组设计的目标检测体系标准。
    ②实验年级的学生英语兴趣高于非实验年级学生的兴趣。
    ③实验年级学生对于作业的认识比非实验班级更客观,更主

(三)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为条件式,即如果教师拓展了课外作业,形成基础作业和开放式英语作业检查评价系统,就能为学生创造评价欣赏的机会,减少“被动作业”或者 “作业负担感”,激发学生对作业的正确认识和兴趣度,从而达到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实验研究对象

   本实验课题每位教师均为实验教师,主要为中年级(三、四年级)和高年级(五、六年级),实验教师所带班级为实验单位,其他班级为对比班级。
五、实验研究目标

   (1)实验年级的教学效果,达到课题组设计的目标检测体系标准。
   (2)实验年级的学生英语兴趣高于非实验年级学生的兴趣。
   (3)实验年级学生对于作业的认识比非实验班级更客观,更主动。

(4)拓展英语课外作业的形式,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作业检查体系。

4)积累学生作业资料,沟通年级间的纵向交流。创造学校英语教学发展资料,促进学校英语教育的长足发展。
   (5)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上,有较大的突破,撰写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

六、实验方法及检测: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以实验法为主,同时辅之以问卷调查法,个案法等科学方法。采集前期、中期、后期数据进行对比,遵循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原则,注意搜集研究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变化、学习兴趣、评价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利用检测工具,根据本课题的实验要求设计检测工具,采取合适的实验检测方法,进行前测、中测和后测。
检测方法:
(1)问卷法
(2)作业欣赏法
(3)测验法
检测工具:
(1)问卷
(2)学生作业及各类英语作品
(3)各级各类英语大赛或者活动、

七、实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11月——2007年12月)
(1)确定并论证课题;
(2)设计实验方案;
(3)组成实验课题组;
(4)培训课题组成员;
(5)准备实验课题材料制定检测方法
  (二)实验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
  (1)2008年1月——2008年8月,根据方案进行第一轮实验,采集原始数据,建立档案系统,培训学生基本方法,形成教学模式,初步分析实验结果。
  (2)2008年9月——2008年9月,根据方案进行第二轮验证性实验,形成最优化教学模式,达到实验目标,交流、研究,并分析总结实验成果。
  (三)总结阶段:(2008年11月——2002年12月)
   完善实验程序,形成、完成实验报告,汇集各种经验材料,申报并接受验收。
八、实验成果形式

   (一)阶段性成果
  l、学生掌握评价英语作品的方法
  2、英语作业版面成为校园内丰富大家英语课外知识,熏陶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营造英语氛围。
  3、整理出1~2套学生英语作品集、画报集或者资料收集。
  (二)最终研究成果
  1、写出全面综合性课题实验报告及论文
  2、完善整理出2~3套精美学生作品集。
  3、总结一套科学规范的开放式英语课外作业检查系统。培养出一
批把作业作为趣味,主动去拓展作业布置的学生群体。
九、实验研究人员

   
l、实验组长

强苏红 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副校长  小教高级教师
2、课题组成员

姚建芬  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英语教师  小教高级教师

牛海燕 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英语教师  小教高级教师
黄丹  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英语教师  小教一级教师

张晶  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英语教师  小教一级教师

3、实验教师:姚建芬 牛海燕  黄丹  张晶

实验研究条件

1、领导班子对课题实验认识一致,可以对实验给予全力支持。

2、校有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他们有较强的教改意识和科研意 识,有较强的思想境界和努力奋斗的创业精神。

3、我校有较好的网络教育环境和条件,电教器材、设备、设施和  电教教材都能够保证试验的需要。

4、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将全力筹措经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5、我们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具体指导和有力支持。

 

 

2008年3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