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数据库应用教程》部分课后答案(第二次更新:2012年06月09日)
(2012-06-08 03:26:49)
标签:
access数据库应用教程部分课后答案校园 |
分类: Z_专升本 |
感谢“张红超”童鞋对本文的巨大贡献。也感谢“宋艳清”童鞋分享的答案。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85ZH00SIGG.gif~
简答题答案,已由“张红超”、“宋艳清”两名童鞋提供并分享。
--------------------------------------------------------------------------------------------------
第 1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
答案
一、简答题
1.(张红超提供)
DB:
DBMS:
DBS:
区别:
2.(张红超提供)
(1) 实体(Entity)
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某次活动,某种思想)。
(2) 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特性或特征。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分“型”属性名和“值”取值。
(3)主码(Primary Key,关键字 )
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主码。
3.(张红超提供)
(1)需求分析:收集和分析数据库所有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结构中,通常用E-R图表示概念模型。这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3)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的模式和外模式。
(4)物理设计: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并对其评价(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物理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数据库的内模式。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数据库投入运行标志着开发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维护工作的开始。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和记录实际系统运行的数据,数据库运行的记录用来评价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从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数据库。
5.(张红超提供)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实体—联系(Entity-Relationship,E-R)方法
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是建立概念模型的实用工具。
8.(张红超提供)
1. 实体的转换: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主码。
2. 实体间联系的转换
(1)一个m:n 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两个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主码由两个实体的码组合而成。
(2)一个1:n联系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3)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4)一个多元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多元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10.(张红超提供)
Access是关系型数据库,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窗口左侧的对象选项卡:表、 查询、窗体报表、宏、数据库访问页和模块。窗口右侧是对象列表框。
二、选择题
1.A
11.D
三、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第2章 数据库和表 答案
一、简答题
1.
答:Access提供两种建立数据库的方法。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空数据库,然后向其中添加数据表、查询、窗体和报表等对象,这是创建数据库最灵活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数据库向导”,运用系统模板创建数据库及其对象,然后进行必要的修改。
6.
答:表的建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设计表结构,第二步向表中输入数据。
8. “表设计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设计器”是一种可视化工具,其界面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显示网格;每行网格描述一个字段,包括字段名称、数据类型等。“表设计器”的下半部分显示上半部分中当前字段的其他特征,包括字段长度,以及是否允许空值等。
11.
答:三种类型: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和多对多关系。
二、选择题
1.B
三、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第3章 查询 答案
一、简答题
1.
答: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SQL 查询。
2.
答:创建查询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其一是利用查询向导一步步完成查询对象的建立。其二是利用设计视图建立比较复杂的查询。其三是直接使用SQL语言编写查询命令建立查询。其实,利用查询向导和设计视图创建的查询是由系统根据用户的定义自动生成SQL命令。
6.
答:预定义计算中有9个聚合函数以供用户选择,
包括:
总计(Sum) 计算字段中每一组的总和
平均值(Avg)计算字段中每一组的平均值
最小值(Min)返回字段中每一组的最小值
最大值(Max)返回字段中每一组的最大值
计数 (Count)统计字段中每一组的个数
标准差(StDev)计算字段中每一组的标准差
方差(Var)计算字段中每一组的方差
第一条记录(First)查询组中第一条记录指定的值
最后一条记录(Last)查询组中最后一条记录指定的值
7.
答:自定义计算,就是在设计视图中直接用表达式创建计算字段,用一个或多个字段的数据对每个记录进行数值、日期甚至文本的计算。
9.
答:操作查询是一类特殊的查询,它是在操作中以所生成的结果对表中数据进行更改的一种查询,会引起数据的变化;后者则根据查询的设置,在运行中生成结果显示给用户,操作结束后该结果不保存,也不影响源数据。
11.什么是SQL?
答: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标准语言。
二、选择题
1.D
10.D
三、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
第4章 窗体 答案
一、简答题
3.(张红超提供)
在窗体的设计视图中,窗体通常由窗体页眉、窗体页脚、页面页眉、页面页脚及主体5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称为一个“节”。
1)主体:窗体的核心部分,通常用来显示窗体数据来源表中各条记录的数据,例如学生、成绩、课程、专业等表的记录。
2)窗体页眉:整个窗体的开头部分,通常用来显示不随记录而改变的信息。例如,可以在窗体页眉放置窗体标题、命令按钮、提示及说明性文字等
3)窗体页脚:整个窗体的最后部分,具有与窗体页眉相同的作用,也用来放置诸如记录总条数、当前记录号等信息。通常用来显示不随记录而改变的信息。
4)页面页眉:在每一页的顶部,通常用来显示列标题(字段名),也用来显示页码、日期等信息。
5)页面页脚:在每一页的底部,通常用来显示页面摘要、页码、日期和本页汇总数据等信息。
(宋艳清提供)
窗体页眉、窗体页脚、页面页眉、页面页脚、主体。
窗体页眉、窗体页脚都是用来显示不随记录而改变的信息。
页面页眉用来显示列标题(字段名),页码、日期等信息。
页面页脚用来显示页面摘要、页码、日期和本页汇总数据等信息。
主体用来显示窗体数据来源表中各条记录的数据。
8.(张红超提供)
根据控件的数据来源,可将控件分为3类:
1)绑定型控件:都有一个数据源,显示输入或更新数据库中相应字段值,移动窗体的记录指针,控件内容动态变化。
2)非绑定型控件:没有数据源,移动记录指针,内容不变。
3)计算型控件:显示计算结果,总以等号”=”开始。
(宋艳清提供)
绑定型控件:都有一个数据源,来源于表或查询中的字段,可用来显示、输入或更新数据库中相应字段的值。
非绑定型控件:没有数据源,与基础表或查询无关。
计算型控件:用来显示计算结果。
11.(宋艳清提供)
在一个与“教师信息表”连接起来的窗体中,单击工具箱中的“文本框”按钮,将一个非绑定型文本框添加到窗体中。双击该文本框,打开其“属性”窗口,在“数据”选项卡的“控件来源”属性中输入“=Year(Date())-[年龄]”,该文本框就成为一个计算控件,可以显示教师的出生年份。然后,将该文本框的关联标签修改为“出生年份”。
12.(张红超、宋艳清提供)
在创建主/子式窗体之前,要保证主窗体的数据表与子窗体的数据表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二、选择题
1.D
11.A
三、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第5章 报表 答案
一、简答题
2.(张红超、宋艳清提供)
窗体可以输入、编辑数据,可以改变数据源中的数据,主要用于制作用户与数据库交互的操作界面;而报表没有交互功能,主要用户数据的查看和打印输出。
3.(张红超提供)
在报表的设计视图中,报表通常由报表页眉、页面页眉、主体、页面页脚、报表页脚5个节组成
1) 报表页眉:只出现在报表的开头,即报表第一页的顶部。报表只有一个报表页眉,通常作为整个报表的封面
2) 页面页眉:出现在报表中每一页的顶部,用来显示列标题(字段名)等信息。
3) 主体:报表的主要部分,用来显示报表数据来源表中的每一条记录。该节主要包含绑定到记录源中字段的控件
4) 页面页脚:出现在报表中每一页的底部,用来显示页码、日期、时间等信息
5)报表页脚:,只出现在报表结尾处,即报表最后一页的底部。报表页脚用来显示报表总计等内容。报表只有一个报表页脚,通常作为整个报表的封底
报表的设计视图通常由报表页眉、页面页眉、主体、页面页脚、报表页脚5个节组成。
报表页眉:用来显示关于报表的一些主题信息。
页面页眉:用来显示列标题(字段名)等信息。
主体:
页面页脚:用来显示页码、日期、时间等信息。
报表页脚:用来显示报表总计等内容。
4.(张红超提供)
设计视图、打印预览视图、版面预览视图。报表的不同视图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1) 设计视图 可以自主地创建、设计、修改报表
2) 打印预览视图,可以完整地看到报表的打印外观及每一页上显示的数据,所显示的报表布局和打印内容与实际打印结果完全一致
3) 版面预览视图中,可以查看报表的版面设置及打印效果,但其中只包括报表的部分数据,而不像打印预览中包含了报表的全部数据,所以运行速度比打印预览要快,可以提高预览效率
设计视图:可以自主地创建、设计、修改报表
打印预览:可完整地看到报表的打印外观及每一页上显示的数据
版面预览:可查看报表的版面设置及打印效果。
二、选择题
1.C
11.D
三、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第6章 宏 答案
一、简答题
1.(张红超、宋艳清提供)
(1)协助用户进行对象的操作,包括打开、修改、保存、删除等;对于特定的对象也能进行一些特定的操作,比如查询的执行、报表的打印等等。
(2)协助用户进行数据库窗口的调节和优化,比如移动、改变大小。
(3)为窗体、报表等对象以及这些对象上的控件加入新的功能。
(4)设置数据库对象的各种属性。
(5)显示各种提示和警告信息。
(6)建立各种自定义菜单。
(7)调用并执行其他应用程序。
(8)协助用户进行数据的传输,自动地在各种数据格式之间进行导入和导出操作。
(9)按照用户预先设定的条件,自动执行一系列的操作。
2.(张红超、宋艳清提供)
宏组:用户需要将多个宏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并分别赋予相应的宏名,这种宏的集合叫做宏组。
条件操作宏:如果宏需要满足一定的前置条件才能执行,则称其为条件操作宏。
6.
(1)选择窗体对象,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窗体”;
(2)确保工具箱的“控件向导”按钮处于激活状态,选择命令按钮;
(3)在窗体的主体画出一个命令按钮,这时候会自动进入命令按钮的向导对话框,类别框选择“杂项”,在右方操作框选择“运行宏”。
7.
如果宏需要满足一定的前置条件才能执行,则称其为条件操作宏。条件操作宏可以实现密码登陆检测、进入退出确认等功能。
二、选择题
1.D
三、填空题
1.
2.
3.
4.
5.
--------------------------------------------------------------------------------------------------
PS:
PPS:
PPPS: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误。如您发现错误,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