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nba体育 |
分类: NBA |
篮球世界的快打旋风横扫2012年,势必还会气势汹汹地刮向2013年,越来越猛。
在这样全球范围的风潮中,没有一块篮球场能独善其身,无论是奥运会、欧洲联赛、NBA还是我们自己的联赛CBA。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球队放弃传统的精雕细琢的风格,提速、提速、还是提速。快打旋风席卷全球,热火队做了正确的决定,一举登上NBA总冠军宝座,北京队在完全没有内线优势的情况下,第一次成为CBA的总冠军。2012年是速度革命的一年。
其实我们所知道的NBA,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还维持着比较快的节奏,包括1993-95赛季在内,之前所有的赛季平均得分都超过100分。但随着传统中锋的批量生产,NBA整体进攻节奏变得缓慢,到2003-04赛季平均得分跌至最低的93分。大卫·斯特恩果断修改规则后,进攻火力开始恢复,但当时强调快速篮球的只有老尼尔森、丹东尼等少数教练。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快更强的篮球,其基础条件是诞生了一批身体素质出众、技术全面、将各位置模糊化的球星。在2008-09赛季,NBA的平均得分首次回升到100分。
詹姆斯和热火队在2012年夺冠,是NBA球风革命的标志性事件。历史上那些高得分的年份,对抗没有现在激烈,高得分建立在快节奏的基础上,并在上世纪80年代湖人“表演时代”达到观赏性的顶峰。如今的快节奏则是在强大防守和对抗的挤压之下,蜕变出来崭新球风,当强对抗让你无机可趁,优秀的传统中锋又极难寻觅,惟一的出路是用速度来战胜防守。
横跨2011-12年度的NBA停摆事件,进一步催生了热火队更快更强的球风。一直在寻找称职中锋的热火队没有太多时间准备,只能让博什出任中锋,詹姆斯在关键时刻出现在4号位上。同样的策略还被凯尔特人队采用,一辈子打4号位的加内特出任首发中锋。类似的选择在2012-13赛季被越来越多的球队采用,其中包括纽约的安东尼,他直接出现在首发4号位上。而杜兰特在雷霆主动选择转型,尝试像詹姆斯那样出任组织前锋。还有更多的球队在提速上做更多选择,比如勇士和雄鹿对双控卫的使用,而那些正在重建中的弱队,索性直接采用整场的快攻,因为他们有太多年轻球员,身体条件完全能适应48分钟的反复冲刺。
如果说当初太阳和勇士的“跑轰”是对过去岁月的坚持,那么在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以后,速度革命已经蔓延到整个NBA。数个传统中锋状元因伤中断了职业生涯,其中包括姚明,使NBA选秀的目光更多投向那些身体、高度、技术、速度相对均衡的年轻人,这为速度革命进一步提供了基础条件。到2012年的年终岁尾,仍然坚持大中锋传统的球队已经不多,湖人队可能是最后一支既想留住霍华德和加索尔这样的大中锋、又想提速要成绩的球队。
同样的变化在CBA也正发生着。过去几年连续上演了广东和新疆的总决战,双方努力在内线做文章,但2012年的总冠军既不是广东也不是新疆,而是内线并不强的北京队。过去的那个春天上演的五场总决赛,仿佛是球风革命的一个缩影和快进。广东队几乎整个赛季都在准备再度与新疆总决赛,然而最后的对手是北京,在总决赛上,马布里率领年轻的北京队不断用速度冲击广东队内线,广东队被迫不断调整阵容,传统的防守型中锋苏伟从首发逐渐变成替补,上场时间也不断减少,以应对北京队的速度。在山西,杨学增鼓励球队打跑轰,一举杀进前四,并和北京队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五场淘汰战。高速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球队接受,甚至一向崇尚内线的新疆队,在新教练崔万军上任后,也大举“提速”旗帜。
2012年的篮球将因为速度革命而被记住,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球员适应这种高速度的篮球,快打旋风将成为篮球场的主流,传统的慢节奏只会在某些特定的比赛中被作为特殊办法使用。到那么一天,在事关生死的季后赛中都强调速度第一时,快打旋风就真正一统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