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群
苏群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859,554
  • 关注人气:237,1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周期是一种病(篮球先锋报8月25日评论)

(2011-08-25 12:33:21)
标签:

中国男篮

中国女篮

亚锦赛

体育

分类: 中国国家队

无论中国男篮还是中国女篮,都在经历四年一次的“奥运周期病”,突出的表现是青黄不接,甚至在亚洲已无绝对优势。

 

中国男篮已经凑不齐一支完整的球队打比赛,所以取消了在德国的两场热身。中国女篮在亚锦赛上首战输给韩国,对中华台北也是大部分时间被对手紧咬。他们共同的问题是人手不够,老队员太老,小队员太小——这里的“老”或“小”,并不是指绝对意义上的年龄,而是指国际大赛的经验。青黄不接的阵容,让教练员不敢放手用年轻队员,男篮造成伤病过多,女篮在关键战役最后时刻体力不济。

 

男篮表面上遭遇的困境是伤病,伤病的背后是无人可用。邓华德最后重用的还是两年前亚锦赛郭士强那批队员,其实也是郭士强之前、老尤重用的那批队员。但和老尤、郭士强那时候相比,王治郅、朱芳雨、王仕鹏、孙悦、刘炜的年龄又大了两圈,当初老尤只是碰到了姚明和大郅的伤病,轮到邓华德接手,正是集体爆发伤病的高危阶段。

 

女篮青黄不接的问题比男篮更突出。奥运会后隋菲菲直接退役当教练,卞兰再也没有归队,现在已经结婚,陈晓丽进了大名单,却并没有去亚锦赛。苗立杰在奥运会结束当日,直接表示要退出国家队,把位置让给年轻人,但谁能想到,在日本长崎亚锦赛上,她居然当起了替补控卫,因为中国女篮连一个合格的控卫都找不出。在亚锦赛上,我们看到了陈楠独霸篮下的世界级中锋技术,她顶着顽固的腰伤,参加的两场比赛总共得了50分、22个篮板球,然而中国女篮仍然打得相当艰难。这是因为,魏伟、许诺、高颂、丁园、赵爽等,都是刚刚顶上来的队员,尽管只是亚洲比赛,对她们来说也是第一次。

 

中国男篮和女篮是两支完全不同的队伍,遭遇的问题却如此惊人地相似,这是因为,这两支球队在同一个奥运周期内循环往复,我称之为“奥运周期病”,这是我们国家奥运金牌战略和锦标主义的必然结果。

 

篮管中心的工作方针,被纳入体育总局大的战略方针之下,如果把这种战略比作一列动车,男女篮就是其中的一节车厢。这个战略强调奥运会是重中之重,四年当中所有的工作都围绕其进行。就一个政府部门的职责而言,这并没有错,这是它存在的意义。然而篮球是一个集体运动项目,有着自身的独特发展规律,有别于奥运金牌战略下其他个人项目。如果篮球队不按自身的发展规律培育,当动车发生事故时,篮球最可能成为坠下桥梁的那节车厢。

 

北京奥运会后,姚明和苗立杰都发出过退出国家队的信号,那原本是为伦敦奥运会做准备的最好时机。在这三年当中,有亚锦赛、世锦赛、亚运会、亚锦赛——平均每年1.3个大赛。如果我们根据不同比赛的性质、重要性,有序地安排国家队新老更替,四年时间足够换来一支新老结合的队伍。2009年亚锦赛并不那么重要,前三都可以去土耳其参加世锦赛。世锦赛很重要,但那是年轻球员在奥运会前经历世界大赛的惟一机会。亚运会很不重要,世界上只有亚洲和非洲还在举办大洲综合运动会。武汉亚锦赛很重要,关系到奥运会参赛资格,正是我们用人的时候。

 

非常不幸的是,尽管“奥运金牌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奥运会,但执行这个战略的毕竟是政府行政部门,有政有令有行,所以我们经常会在教练和官员的口中听到“任务”这个词。每一届大赛,不管是世锦赛还是亚运会,都有任务。亚运会纯粹是“面子工程”,和高铁献礼差不多,过去我们甚至有过让国家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例子——2001年在北京,姚明和大郅都参加了。现在体育总局的思维在渐渐改变,比如让东莞和宏远的青年球员去参加深圳的大运会,虽然成绩不好,但没人在意。

 

连年参加国际大赛,老队员积累疲劳,埋藏伤病隐患,到这个奥运会周期结束前一年,集中爆发。这时候发现青黄不接,想到用年轻球员,可他们的大赛经验几乎是空白。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CBA这样的国家级联赛中出人头地的一线球员,到国家队变得不会打球了,进了大名单很快被涮下来。有的年轻球员被选进大名单,但他们了解国家队的规律,最终用的还是老队员,他们去国家队报到时,只准备简单的衣物——他们认为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就会被裁掉。

 

“奥运周期病”往往在奥运会前发作,影响的最终是奥运会本身。

 

奥运周期是一种病(篮球先锋报8月25日评论)
《篮球先锋报》825日新闻版封面
奥运周期是一种病(篮球先锋报8月25日评论)
《篮球先锋报》825日海报封面
奥运周期是一种病(篮球先锋报8月25日评论)
《篮球先锋报》825日大海报——“那一年”系列之德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