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姚明体育 |
分类: 姚明和火箭 |
《篮球先锋报》7月25日大海报——《那一年》系列之“姚明”
今天在体育总局训练馆举行完第二次退役仪式——也是最后一个仪式——之后,姚明的“上半场”正式结束,他更精彩的“下半场”也同时启动。
姚明的“下半场”应该会更精彩,尽管不再会有万人空巷的收视率。如果说“上半场”姚明必须发挥头脑的智慧,却受身高、体重与身体灵活性的限制,那么他的“下半场”将完全取决于头脑。摆脱了身体的限制与束缚,姚明施展能力的空间更广阔。
姚明可拓展的领域有多个,其中主要是篮球俱乐部经营、商业投资、慈善以及个人商业品牌打造。前三项,他在过去两年甚至过去几年已经启动,个人商业品牌还是空白。这些领域没有一个容易成功,难度甚至超过他在NBA球场。到NBA打球,竞争环境激烈,成功不易,但姚明有独特的身体、技术优势,只要努力、勤奋,做好自己的事,就能成功。而在商界闯荡,环境更加险恶,很多情况往往非自己能左右,独善其身已不是惟一法宝。
上海队的经营虽然不一定是最大的投资,却最受媒体和球迷关注,因此将是姚明耗费最多精力的领域。经营一支俱乐部,涵盖了篮球、企业管理、商业甚至政府公关多方面,姚明将在这一领域展现他的领导力、决策力和战略判断能力。
姚明初次接手上海队,努力想把国际公司的模式嫁接到俱乐部,现在看来远远不够,目前CBA各球队的资本类型多种多样,竞争环境很不公平,按常理出牌不行。姚明和其他老板相比,资本最无优势,因为他的钱基本是靠自己打球挣来的工资和品牌代言费,没有实业支撑,也没有房地产背景。姚明想把国际先进的职业俱乐部模型植入中国市场,要靠球队战绩开路,有了球场上的话语权,他才能逐渐影响其他俱乐部,乃至整个联赛。开路先锋最吃力,姚明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
立竿见影马上夺冠太难了,因此俱乐部的成功不能靠球场一条腿走路,商界甚至实业应该成为上海队的强大支撑,俱乐部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退役以后,姚明从一个领工资过日子的人,变成了纯粹给别人发工资的人。过去九年姚明专心在NBA打球,除了零散的投资,没有涉足实业,或者变成房地产商,甚至没有去经营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现在做这一切并不晚,先把别人手里写着自己名字的品牌收回来,然后利用依旧鼎盛的人气,去建立自己的“姚帝国”。
从这个意义上看,姚明“下半场”挑战的是比NBA球场更高更难的领域。这就是为什么,姚明在退役当天就提到了读书深造,好比初入NBA接受火箭队的身体、技术和语言训练,他在为迎接一场全新的比赛做准备。这场“比赛”的对手个个都是巨无霸,比奥尼尔强壮,比诺维茨基技术好,比布泽更精明。
7月25日的国家队退役仪式,将和第一个仪式不同,充满家庭气氛,惊喜不断,但更是“送战友,踏征程”,因为姚明将离开一个战场踏上另一个战场。退役仪式嘉宾证上写着“书写人生新的篇章”,那正是我们对姚明在“下半场”的期待。
《篮球先锋报》7月25日海报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