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群
苏群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861,063
  • 关注人气:237,1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韦德改当舵手重回'06 天王伟大更需板凳支持(总决赛3)

(2011-06-06 15:46:18)
标签:

nba

诺维茨基

热火

韦德

小牛

詹姆斯

总决赛

体育

分类: NBA

韦德改当舵手重回'06 天王伟大更需板凳支持(总决赛3)

《篮球先锋报》66日海报封面

 

韦德终于接过了控球权,这让他连续第二战状态回到2006年。

当韦德手里有球时,他成了无所不能的战士。当韦德手里有球时,他和詹姆斯变成两台同时工作的“引擎”。而在总决赛第三场,韦德接过控球权并不是因为詹姆斯犯规过多,而是要同时发挥两名巨头的杀伤力。

于是在上一战拿下36分之后,韦德第三战拿到29分。和上一战不同的是,第四节的球权牢牢地控制在韦德手里,但他并不自私,他把球给了詹姆斯,詹姆斯则转移给了弱侧的博什,然后——博什投进制胜的一球。当“双引擎”同时工作时,“三巨头”的能量以最佳模式得到展现。

在这个赛季大部分时间里,甚至在季后赛前三轮,詹姆斯是热火队的“组织前锋”,随着季后赛深入,他的控球机会由原来的60%,上升到75%。如果韦德手里没有球,他可能遭遇第三轮对公牛一样的窘境——每场只得18分,而在对波士顿那一轮,他每场得分超过30。热火原本拥有两台“引擎”,或者说两颗“心脏”(参看本文后附录的《寻找“三巨头”的心脏》),如何同时发挥两颗“心脏”的战术发动作用,是困扰热火队长达整个赛季甚至季后赛的艰巨任务。

韦德像一个宝藏,有足够的资源没有开发,而他们在为第二战最后7分钟的尴尬表现苦恼不已。那一战韦德在詹姆斯犯规过多的情况下,独取36分。每当詹姆斯拿球,小牛就会启动设计已久的防守模式,不让他挡拆,不让他突破。正是这种按部就班的安排,让热火队在最后7分钟不知所措,而当时球权已经回到詹姆斯手里,得了高分的韦德余勇可贾。

第三战的开局,韦德看上去仍像急先锋,但与往常不同的是,球更多在韦德手里,战术更多由他发动。韦德最喜欢的方式是:半场进攻靠挡拆突破,防守反击不断加速。他从比赛一开始就准备这样做,并且在前6次进攻里面得手4次,其中3次是突破扣篮或上篮。而比赛进行了6分多钟,詹姆斯还没有一次投篮。他的第一次出手是首节剩下5分47秒时——韦德把球给了他,向来喜欢后发制人的詹姆斯接球突破暴扣。

加快攻守转换,疯狂攻击篮筐,争取多上罚球线——斯波教练毫不隐讳地说,这就是热火队上一战被逆转后定下的策略。韦德和詹姆斯正是这么做的。他们在很长时间内,三秒区内的得分是16比2,而整场比赛,詹姆斯和韦德共命中18球,其中14球来自三秒区内,他们在三分线外总共出手5次,命中2球。在三分线和三秒区之间,两人7次出手,命中2球(如下图)

 韦德改当舵手重回'06 天王伟大更需板凳支持(总决赛3)韦德改当舵手重回'06 天王伟大更需板凳支持(总决赛3)
韦德(左)和詹姆斯(右)第三战投篮点。他们两人整场命中18球,在三秒区内命中14球。

 

为了让韦德实现角色的转变,詹姆斯做了很大的牺牲。他除了开局过半才出手投篮,首节4投3中,第二节只出手两次,第三节4投2中,第四节3投1中。全场比赛,詹姆斯仅出手13次,命中6球,罚球5次。但詹姆斯助攻9次,其中包括那记给博什的致命一传。而韦德的投篮已经连续第二场超过20次。季后赛第二轮对绿军,詹姆斯每场出手超过21次,第三轮对公牛每场接近19次,而对小牛的三场比赛,他的出手次数每场在减少,平均只有15次——热火队“三巨头”在寻找新的赢球模式,已经可以用数据来体现。

防守韦德成了小牛的新命题,这是他们按此前的比赛没有想到的,“三巨头”的风格变化,比“三巨头”本身更让小牛头疼。在防守上,小牛尝试用基德去防韦德,也让特里去防,更多时候用联防来应对韦德和詹姆斯同时在场的情况。他们已经习惯了詹姆斯的突破,甚至造成他有4次失误,但詹姆斯把球交给韦德以后,小牛似乎还没有适应,因此,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破解韦德攻击篮筐的办法,是小牛的当务之急。

客观上,小牛队替补中锋海伍德的受伤,让他们内线轮换出现麻烦,法国中锋马因米不适应高级别的对抗,短时间内犯规太多,而且拉出延误的能力较弱,这给韦德和詹姆斯突破篮下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如果海伍德不能及时回到场上,接下来的比赛他们的内线防守还会有更大麻烦。在第三战中,钱德勒已尽其所能,所幸此战裁判尺度较松,鼓励对抗,钱德勒没有遭遇犯规麻烦。

诺天王的出色表现,让小牛队得以两次把比分追平,其中一次还反超1分,而此前他们曾三次落后超过10分以上,最多时达到14分。由于哈斯勒姆的犯规麻烦,天王此役改变了低位单打的方式,多次从正面向哈斯勒姆发起冲击,无奈比赛的最后一球,他用同样的方式,力道稍差半毫,没能扳平比分。

在诺天王独取34分的这一战中,小牛的板凳队员继续低迷。他们的头号第六人特里拿到15分,刚刚够他的“及格线”,全队25分,离全队板凳的“及格线”30分还差5分。而我们知道热火并不靠板凳赢球,他们的板凳队员只要贡献10分就算及格了,这一战他们得了18分,其中查尔默斯命中4记三分球。小牛已经连着两场比赛篮板球胜出热火,但他们的板凳必须站出来帮助诺天王,除了特里之外,责任最大的是佩贾(只得2分),以及巴里亚——这个来自波多黎各的小个子队员,多次仓促出手投篮,全场8投2中,他的突破威力几乎已被热火化解。小牛不能每场都指望马里昂做超常贡献,在他上一战拿分超过20分以后,已经成了热火防守的重点,此战只得10分,回归正常水平。

总决赛第三战分差走势图——热火三次领先10分以上,小牛一次反超,一次(结尾时)追平。
韦德改当舵手重回'06 天王伟大更需板凳支持(总决赛3)
 

附录:寻找“三巨头”的心脏(篮球先锋报66日评论)

 “三巨头”已经流行,但“三巨头”的制胜模式尚无定型,这是因为任何一组“三巨头”最难扮演的角色是心脏。

找到“三巨头”的制胜模式,关键在于准确找出谁是“心脏”。但既然称为“三巨头”,他们三人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巨星,因此“心脏”角色最难定位。“心脏”是掌控比赛战术的人,是掌控比赛节奏的人,和另两位巨头一样,在球队最危难的时刻,他也得挺身而出,因为他也是“巨头”。

到目前为止,拥有“三巨头”模式的只有绿军、尼克斯和热火,成功地夺得过总冠军的只有绿军,因此研究他们的“心脏”对其他两支球队有指导意义。 

波士顿的“三巨头”并不能概括他们的核心阵容,必须加上隆多,因为他是主力控卫。如果让隆多担任“三巨头”的心脏,因他年龄小、经验不足,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幸好“三巨头”其中一位是皮尔斯,他是NBA最全能的边锋之一,在夺冠那年,皮尔斯在关键时刻控球进攻,实际上担任绿军的“心脏”,他那段“我回来啦”,在总决赛史上都堪称经典。在绿军夺冠后的三年,隆多迅速成长,令他们有了两颗“心脏”。然而,皮尔斯年龄日增,体能下降,令他战斗力大减,对热火五战罚球最多一场只有7次。年轻的“心脏”隆多因手臂受伤,让绿军最后时刻没有一台发动机完好工作。由于绿军“三巨头”年龄越来越大,下赛季他们有没有作为,隆多的成长至为关键。 

纽约“三巨头”刚刚聚合,远远谈不上成熟,但他们三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是“三巨头”最理想化的模型。从攻击模式看,安东尼是绝对核心,小斯的霸气让尼克斯的内线比绿军和热火更强势。纽约的“心脏”仍然是比卢普斯,他无论在丹佛还是在纽约,表现都非常稳定,无奈季后赛只打了一场就受伤,没有更多比赛可以检验,但他的缺阵对尼克斯带来灾难。绿军和热火的“三巨头”没有太大年龄差距,但比卢普斯将满35岁,因此纽约特别需要寻找一颗年轻的“心脏”。 

热火的“三巨头”结构与绿军和纽约都不一样:其中没有一个是控卫,这和绿军类似;但詹姆斯和韦德都能控球进攻,比绿军又强;身边的控卫是查尔默斯,不是隆多,比绿军又弱。和纽约比起来,热火的博什不如小斯强硬,但詹姆斯和韦德拥有身体、年龄和技术上的巨大优势。所以,热火“三巨头”优缺点分明,关键看他们如何掩盖弱势,发挥长处。 

詹姆斯和韦德都能扮演“心脏”,但这一年来,主演“心脏”的是詹姆斯,随着季后赛的深入,詹姆斯的控球机会更是上升到75%以上,而韦德越来越倾向于扮演“急先锋”,即使在第二轮打败绿军那五场,韦德平均得分超过30分,他也是先锋角色。这两人各司其职,韦德是先头部队,詹姆斯后发制人,到最后一节(或加时赛)两人合力爆发,这是迄今为止热火赢球的秘诀。这样的模式在第二战遭遇变故,因为詹姆斯从第一节开始就陷入犯规麻烦,那一战的主控手是韦德。韦德在大部分时间内扮演“心脏”角色,重现2006年夺冠时的无敌状态,然而在最后7分钟,当“心脏”变回詹姆斯时,他们没有及时调整角色,那7分多钟的热火没有“心脏”。 

显然詹姆斯不会场场遭遇犯规麻烦,仍然可以像过去那样每场打45分钟,下半场不休息,控球75%以上。但这样做并没有发挥“三巨头”的最大能量,韦德持球突破时,詹姆斯大部分时间会在弱侧等球。斯波教练现在要解决的是平衡两人的控球机会,把热火变成一架真正的“双引擎”战斗机——不是当其中一台主引擎熄火时,另一台副引擎才工作,而是两台引擎同等重要。这个命题,热火现在没有解决,恐怕很长时间内,都值得“三巨头”球队去研究解决。

(本文写于6月5日夜,第二天,韦德接过控卫大任,尤其在关键的第四节,很长时间掌握控球权。) 


韦德改当舵手重回'06 天王伟大更需板凳支持(总决赛3)
《篮球先锋报》66日大海报


韦德改当舵手重回'06 天王伟大更需板凳支持(总决赛3)
《篮球先锋报》66日新闻版封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