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10月14日

(2010-10-14 12:31:59)
标签:

中国赛

斯特恩

体育

分类: NBA

 

2010年10月14日

2010年10月14日

看到那张照片,斯特恩说:“我老了。”

 

那是《篮球先锋报》六年前创刊时的第二期,正值第一届中国赛举行。在报纸的第12-13版,是徐济成替本报所做的斯特恩长篇采访,文章中间的大照片,正是大徐和他举手创刊号的合影。那一年,斯特恩62岁,神采奕奕。

 

是的,十四年前在芝加哥第一次采访他时,我才28岁,他54岁。54岁的斯特恩正在经历乔丹时代公牛王朝的鼎盛,踌躇满志。十四年来,几乎每次去美国采访大赛,我都和他做采访或交谈,但没有哪一次看他像现在这样疲惫。他比过去胖了些,采访间歇神色不佳,在做完新浪采访后,斯特恩甚至长长地打了一个哈欠。

 

从1984年上任到现在,他当NBA的掌门人26年,把一项国内联赛推向全球化,达到商业顶峰。他经历了数次联盟的形象危机,但都出手化解。“我记忆最深的几件事,首推‘魔术师’约翰逊宣布他得了HIV(艾滋病病毒),”斯特恩说,“这件事最终改变了全世界对HIV的态度。另外就是阿泰斯特闯上看台打球迷,但两周以后,我就要去洛杉矶给他发总冠军戒指。”

 

他说自己二十多年来最大的心得,就是“努力工作”,NBA向全世界表达了“纪律、努力、团队合作”的理念。在全世界把他看作一个成功的商人时,这番话,的确是肺腑之言。

 

但现在看上去,斯特恩真的老了,我也已经42岁。在采访中间,他时常会记错年份,把2004年说成1994年,把第一次知道姚明的时间由2000年推到2002年。但说起过去,说起公牛、湖人、绿军当年的王朝阵容,却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中国日报》记者陈祥峰问他,退休以后希望人们记住他哪些成就,他回答完,我“严肃”地问他:“您要退休吗?我从来没听说,我觉得您永远不会退休呢。”在场的人哄堂大笑,陈祥峰很认真地辩解说“我指的是退休以后”。

 

神情一直非常疲惫的斯特恩也笑了,对陈祥峰说:“他跟你说笑呢。好吧,我永远不退休。”

 

专访大卫·斯特恩 

采访时间:10月13日下午12点30分

采访地点:北京丽斯·卡尔顿酒店

姚明上赛季缺阵一年,对NBA以及中国市场有什么影响?

斯特恩:我们(过去一年)在中国市场上是成功的,不过如果有姚明在打球,肯定会更好,因为大家的兴趣会高得多。现在姚明回来了,火箭队就成为一支有可能争夺总冠军的队伍,只要他能保持健康。所以我认为无论对姚明、对休斯敦还是对NBA,未来一年都会非常好。

 

如果有一天姚明退役了,NBA还会继续举办中国赛吗?

斯特恩:哦,那当然。我们已经举办过几届没有火箭队参加的中国赛,对我们来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在拓展篮球方面有非常多的机会。尽管姚明对开发中国市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不会对姚明产生依赖。

 

上海队去年引进了美国球员和美国教练,您怎样看待姚明目前的新角色?

斯特恩:他现在知道了拥有一支球队、培养一支球队有多难,这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经历,将来他会知道管理一个联赛那才是更难的事。我认为他非常聪明,非常自豪,他做得也很好。现在他的球队得了第四,这个赛季不能多有一名外援了是吗?

 

您有没有教他怎样做一个老板?

斯特恩:我什么也没教他,都是他跟我说。昨天我们短暂见了一面,几分钟而已。我给他的意见是:不要打太长时间。对吧?他还年轻,还能打,他喜欢比赛,求战欲望强烈,但火箭队限制他上场时间的做法非常明智。

 

关于本场比赛,您跟他提过什么建议?

斯特恩:他跟我说,哇,你看这几年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我们还开了些玩笑,调侃了一下另一个CBA——劳资协议(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

 

您还记得第一次注意姚明,是在什么时间?

斯特恩:第一次……应该是在我们选他当状元的时候,他当时在北京的CNN总部,当时有个采访。那是哪年?2002年。

 

但我记得您在奥克兰全明星周末期间,我采访您,当时您是第一次跟我提到姚明,之前王治郅先被选进NBA了。

斯特恩:哦,没错。当时我知道这位大个子,是因为我和CBA的不少人见面时,都提到他,说他有可能到NBA来打球。当时有不少传闻,很多猜测。我记得当时我说:总有一天他会来的,今天他不来,明天也会来,明天不来,后天一定会来。对我们来说,他的到来非常重要 ,他是中国在世界上一个了不起的代表,他得以让美国人通过他去了解中国的各个方面,也随着他在美国各地打球,让中国人了解美国。这是篮球运动带来的最好结果,让不同的文化有相互了解的机会。

 

 

六年前NBA中国赛第一次举办以后,您说NBA为此赔了数百万美元,那么现在办中国赛的收支情况怎样?

斯特恩:我说过赔了几百万吗?我认为我当时说的是NBA花了几百万美元。我们有能力支付高昂的花费,我们有这样的能力。航空飞行和这里的许多活动,要花不少钱,但我们也有票房收入,还有各种活动的收入,可以抵消这样的支出。最重要的是培育比赛,通过中国赛我们培养了大批球迷,也让原有的球迷能近距离观看比赛。

 

算上这次,NBA已经举办五届中国赛了,到目前为止产生了怎样的意义?

头一条,这表明我们可以在这样漂亮的新场馆举办比赛,回想2004年我们第一次在这里和上海办中国赛,要对原来的场馆做很大的改造,现在上海也有了崭新的球馆。在北京,我们第 一次是在大会堂——不,是首都体育馆——比赛,现在已经到了漂亮的五棵松体育馆。在广州,我们这次也能看到漂亮的新球馆。所以,我们通过举办中国赛,帮助这些城市提高了娱乐场馆的条件,现在中国有不少城市建新球馆时,都会来听取我们的建议。
第二条,我们除了展示比赛,还向中国球迷表达了我们对中国市场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的坚定信念,这些伙伴有中央电视台,是他们第一个把NBA比赛带到中国观众面前,还有那些网站,他们在互联网上为球迷提供了大量有趣的信息。对球迷来说,他们不用在早上9点爬起来看比赛,而是晚上8点舒舒服服地看球,这也表明我们在努力适应他们的时区。

 

我记得在1996年采访您时,就问过您何时把NBA比赛带到中国来。现在你们已经办了几届季前赛,而且有了这么好的球馆,有没有计划在中国举办常规赛?

斯特恩:眼下我们没有这样的计划,在近一年不会有。每年我们都会在(办完中国赛)回去以后,再考虑下一年怎么做。对于常规赛,我们没有明确的计划。

 

您说过要在法国举办WNBA比赛,以及会在伦敦办NBA常规赛,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办全明星赛呢?

斯特恩:要办一次全明星赛,旅行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要在赛季中间挖出两周时间来,所以那不大可能。中国太远啦,我很了解,因为我是从欧洲过来,欧洲还处于美国和中国的半途,所以目前不大会有那样的计划。

 

在2003年以前,您每隔两年会在日本办两场常规赛,从1990年开始。

斯特恩:没错,以前我们办过,但现在已经放弃了。主要原因是常规赛的举办费用太过昂贵,我们必须付很大一笔钱给两支球队。在中国举办的话,必须大幅度提高票价,而我们的球迷一样非常喜欢这种气氛友好的季前比赛。除了媒体要有求之外,我想只是举办季前赛不会改变我们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信念。

 

六年前,您在这里曾说过有在中国开办“子联赛”的想法,现在还有这样的想法吗?

斯特恩:我认为,总有一天NBA会在美国以外办一个小联赛,而对中国来说,我们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CBA联赛搞好,我们也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CBA挖掘自身潜力,帮助他们培养年轻的优秀人才,使CBA变成一个更出色的联赛。所以,我们在篮球方面的重点,是和他们的教练、裁判、球员一起努力,或者不管CBA需要什么,比如运动医疗、训练、营养,我们都可以提供帮助。因此,我们目前没有计划在中国建立一个联赛,也许将来可以和我们的发展联盟办一些邀请赛,不过眼下没有在中国办联赛的明确计划。

 

NBA和CBA未来的关系会是怎样的?

斯特恩:我们的关系是相互尊重。昨天晚上我还和信(兰成)先生共进晚餐,还有……还有肖(红安)先生,双方的官员也见了面。我们一起讨论相互合作,表达了相互的尊重,会面的气氛非常友好。我们也相互交流了在举办联赛的过程中各自遇到的困难,并保证今后还要继续合作。

 

如果有两场比赛,一场是姚明的比赛,一场是易建联的,您会选择看哪一场?

斯特恩:我有30个球队的比赛想看啊。

 

每次您让易的球队来中国比赛,他都被交易走了。(众笑)

斯特恩:所以我再也不会让他的球队来了,我可不想让他再被换走。(众笑)我觉得他现在的球队很好,有约翰·沃尔和阿里纳斯这对活力四射的组合,奇才队今年成绩会有很大进步。

 

那有一天易会出现在中国赛上吗?

斯特恩:这点可不敢保证,我也不知道下一次会派哪两支队来。我认为已经不需要非让一个中国球星来打中国赛,因为中国球迷已经非常懂球,他们懂得欣赏比赛。

 

那能不能让一支总冠军队来中国赛?……让湖人来,科比。

斯特恩:我刚刚说过啦,我喜欢所有30支球队。

 

现在NBA有一些超级球队,像热火,吸引多名超级球星,其他球队和他们的差距拉得很大。

斯特恩:他们现在还一场球没打呢,所以我们现在称他们为“超级球队”,有点言之过早。而湖人队有科比、加索尔、拜纳姆、奥多姆,那才是超级球队。凯尔特人有加内特、皮尔斯、阿伦、隆多、奥尼尔,那也是“超级球队”。热火是不是“超级球队”,我们还要等等看。

 

请湖人、凯尔特人这样的球队来打中国赛,比起请一般的球队如勇士、雄鹿来,花费会多出多少?

斯特恩:季前赛没什么差别,但常规赛差别太大了。

 

现在看来拥有“三巨头”是夺冠的更好办法,您认为对NBA来说这是一种良性的趋势吗?

斯特恩:“三巨头”永远是良性的趋势,以前我们有伯德、帕里什、麦克海尔(凯尔特人),还有“魔术师”、贾巴尔、沃西(湖人),乔丹、皮蓬、卡特莱特、奥克利(公牛)。也不能说永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更早我们有拉塞尔、库西、沙曼、KC琼斯(凯尔特人),那该是“四巨头”了。现在(给“三巨头”)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中国日报》记者陈祥峰、《新民晚报》记者陶邢莹、《灌篮》记者孙雪尘亦同时参加访问)

 

2010年10月14日2010年10月14日

2010年10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