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季后赛科比湖人体育 |
分类: NBA |
季后赛的第一种力量是球星,第二种力量还是球星,但是当球星的力量已经用到极致,或者被遏制,你就必须依靠“第三种力量”——那就是球星身边的角色球员。
这是我对季后赛取胜法则的另一种诠释。通常人们会把球星、教练、板凳深度、王牌战术、季后赛经验、防守等等作为征战季后赛不可或缺的条件,但这些过于呆板的解释往往让球评家们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任何一场赢球或者失利,你总能从中找到有利于解释的因素,实在找不到,就推说是“X因素”,甚至归结为“运气”。
事实上王牌战术是人打出来的,所谓的教练资历、季后赛经验,同样需要靠人去完成,所谓的“板凳深度”,也是由人构成。人们在谈到“板凳深度”时,拘泥于球员的非首发身份。事实上,首发球员中的非核心球员,或者说角色球员,与板凳队员一起,构成了季后赛的“第三种力量”。所谓的团队整体实力是否强大,基础就是这一股力量。
太阳队在首战主场失利后,把第二战当作“背水之战”,在战术上进行了调整。进攻上加强了杰森·里查德森的作用,防守上改用格兰特·希尔盯死安德烈·米勒。太阳队的这种变阵逻辑是一条双向通道:既可以解释为换用希尔防守米勒,从而解放了里查德森;也可以解释为不让里查德森防守米勒,从而发挥了希尔的防守作用。最终的结果,是米勒被37岁的希尔钳制,而里查德森扔进4个三分球并拿下29分。在整个常规赛季中,里查德森平均只得15分,达到29分的比赛只有三场,不过,他在得分达到“20+”时,太阳队27胜4负。所以,里查德森就是太阳队的“第三种力量”,希尔也是。
同一天还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第三种力量”的重要性:绿军再战热火,“大宝贝”戴维斯替代被停赛的加内特,在内线以23分和8个篮板完爆小奥尼尔。此战戴维斯罚了11个球,而小奥只罚了一个球,戴维斯全场投篮14中7,小奥10中1。我们此前谈到过季后赛的内线话语权,“大宝贝”就是作为“第三种力量”,替加内特守住了这一话语权。这场赢了热火29分的大胜中,雷·阿伦的7个三分球固然重要,但作为“三巨头”之一,阿伦此时带头义不容辞,戴维斯则是意外之喜。其实绿军心中有数,因为戴维斯在去年季后赛首轮,也顶替受伤的加内特,每场出战超过40分钟,平均超过18分,有三场达到“20+”,绿军得以七战过关。
“第三种力量”和板凳深度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否则在首发阶段球星只能孤军奋战。能打入季后赛的强队,通常不止一个球星,乔丹身边必须有皮蓬才能成为六冠王。但季后赛作战,尤其是开头的遭遇战,核心球员往往是对方盯防的重点,所以首战魔术队“魔兽”只得5分和7个篮板,卡特作为第一得分手19中4只得12分。但首发阵容当中,第四得分点尼尔森力取32分,才让魔术旗开得胜。杜兰特第一次参加季后赛,首战24中7得了24分,远没有常规赛当“得分王”时火爆,第二战总算调整到位过了30分,但雷霆除了他和韦斯特布鲁克,缺少“第三种力量”,这一角色本应由杰夫·格林担当,然而格林两战23中6,远低于常规赛的效率。这样的雷霆无法创造“黑八奇迹”。
但反过来看湖人,他们的“第三种力量”又在哪里呢?科比饱受贴身防守和包夹,两战命中率不到39%,第二得分点加索尔共得44分已经完成任务却并未超额,这时候就需要“第三种力量”来弥补科比的得分损失。我们在湖人的首发阵容里逐个寻找:阿泰斯特全力防守杜兰特,原本就不是计划中的得分源;费舍尔老了,或者说还没到成为“第三种力量”的时机;拜纳姆两战只得19分,出手总共19次。在板凳上,布朗、法玛、小沃顿都不靠谱,奥多姆居然两战13中4只得11分。找不到“第三种力量”,是湖人到现在打得费劲的关键,按常规,这一“力量”应该是拜纳姆和奥多姆,但两人两战总分只有30分的现实,让“禅师”尴尬万分。
湖人如果不尽快让“第三种力量”发挥正常火力,詹姆斯想挑战科比,恐怕也难有机会。
参观苏群摄影专题
(点击)桃红柳绿是西湖(已添加新图)
参观苏群旅行摄影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