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庆旅游漓江阳朔黄布倒影旅游 |
分类: 樾樾-天使爱美丽 |
老Y是黄布滩人,漓江著名的“黄布倒影”就在他家门口。但现在“黄布倒影”被割成了碎片,是谁割破了老Y“黄布”?
为了保护老Y,我没有写出他
的真名字,他的脸也是用剪影。
老Y凑上来说话,是在滨江桥头的小卖部跟前。老Y这样的人,在桂林、阳朔、兴坪有很多。
在阳朔,似乎每个人都是导游,也都有办法让你更经济地实现旅游的目标,比如通过关系搞到一张便宜的《印象·刘三姐》门票。
老Y也不例外。我们下了老寨山,到小卖部买汽水,问老太哪里是“平熙桥”,这是根据网上指导看来的名字。老Y凑上来说,这里没有平熙桥。我只好拿出兴坪通用的“语言”,解释我要去“20元人民币的背面”,老Y说,那座桥就是,不叫“平熙桥”,是“滨江桥”。
然后老Y就问,坐竹筏子不?我说筏子不坐啦,昨天坐大船从桂林到阳朔都看过了。谢过老Y和老太,我们就上滨江桥,老Y一路跟着。我们不想多搭理他,在兴坪,看你背着相机,总有人跟着,一路问要不要坐筏子。在上老寨山之前,一个村妇的筏子价钱已经降到50元,我在网上看到是150元。
和兴坪所有的“导游”一样,老Y还是跟着。跟人是有技巧的,不远也不近。远了你就看不见听不到他说话,近了会招人讨厌。老Y光着一副脚板,浑身黝黑,戴着草帽,你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他的兴坪普通话一直在耳边。
在滨江桥上,远处是水墨似的山和水,老Y自顾自地讲解。他说,桥下面这片水,当年他和筏工们排练《印象·刘三姐》,在这里练了一个月。老Y的话题很诱人,他说,他是《印象》的第一批演员,演了两年半,不干了。老Y说钱太少,一个月才600元。
我太太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前两天在遇龙河,筏工说他也演《印象》,现在不干了。但那个筏工在遇龙河上划一趟,我们给150元,他们才得20元,闹罢工,到北京上访,都没有用,现在还是20元,你不划,乡里会找外地人干。老Y解释说,以前《印象》待遇不错,还有津贴,后来没有了,只有600元,所以他不干了,在漓江开竹筏,比《印象》赚得多。
和老Y聊天,是不知不觉进入话题的。他给你介绍《印象》他演什么,我们就结合头天看的《印象》,想象他是哪一个。他说,现在《印象》不好看,我们那时候演,划起来整整齐齐,现在很乱,他们演不好。划起来动作不一致,这倒无妨,我们觉得自然,但老Y的语气中透着得意,所以不好打击他。我们问他见过张艺谋没?他说见过,就在这里——他指滨江桥下——他来给我们开过一次会,但就那一次,后来都是副老板在,张艺谋再没来过。
不知不觉,聊着《印象》,老Y就跟着来到江边滩头。在一处茂竹遮敝处,有个口子,老Y停下来,说,你们从这里下去,就能见到“20元人民币的背面”了。说着,他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20元纸币,翻到背面给我们看。在兴坪,每个乡民都在口袋里揣一张20元。我顺着他指的口子下去,觉得角度还是不太好,水边有一个筏子停在那里。老Y跟下来,说,你要拍照,在水上最好,他们都坐筏子去拍,要不要坐嘛?见我犹豫,他说,就100元吧,我带你们到杨堤,然后回来,四个小时呢,反正今天也没活儿,现在是淡季。我说之前有人愿意50元,我们都没要,老Y说,她骗你的,带你到九马画山就回来了。然后我依次询问各景点,下龙,浪石,杨堤,老Y说,一定都会到,不骗你的。我突然想起来黄布倒影,老Y就乐了,我就是黄布滩人,再熟不过了。我说,80元呢?老Y说:这样,我一分钱不要你的,你管我一顿饭,给我买一瓶汽油,我送你来回。我没听明白,太太在一旁乐了,说你傻啊,他的意思是只赚你一瓶油钱和一顿饭钱。
于是就答应了100元。我们说,那去找你的筏子吧,老Y二话没说,直接跳到水边的筏子上就解绳——原来,这筏子就是老Y的,别人的筏子,都远在一百多米开外停着呢,这样的日子,大家都没活儿。
在漓江逆流北上,离开兴坪,老Y挨个介绍这是“20元人民币背面”,那是朝板山,那是黄布倒影——黄布倒影回来拍最好,摄影家都不在中午拍。老Y还懂得挺多,他说,我认识很多摄影家,他们来都找我,哪些景点在哪里拍,怎么拍,我都知道。我的名字在网上很多摄影家都知道,都有我电话,他说,他们用着好,就互相介绍。老Y让我想起在香格里拉开包车的老张,也是这样一个人。
筏子到下龙,老Y问要不要吃午饭。这是包车司机或筏工的必备项目,你不吃,他不高兴。我说吃吧,老Y说你们先看看,如果不好我们再换别家。进了下龙一个农家饭馆,老Y不上来,光着脚板蹲在台阶上和卖山果的老妇聊天。我点完菜,等农家做饭,拿着相机下江边取景,对老Y说:对不住啦,我没点土鸡,也没点剑骨鱼,老板娘不高兴了,脸色不好看。老Y说,没事没事,想吃什么就点什么。等我们吃上了,老Y才上来,老板娘迎出来说,吃饭没?吃点吧。老Y客气说,不吃啦,不吃啦,边说边往里边走,人家一桌饭已经摆好了,一大家子正要开吃。于是,老Y就坐下来拿筷子。
等我们吃完,老Y却正和农家主人吃得正欢,推杯换盏,聊兴很浓。老Y似乎很健谈,而且在哪里都颇受欢迎。后来到杨堤,我上岸取景,远远隔着好几条船有人喊老Y,让他过去喝酒。老Y说,喝就喝嘛,有什么怕的,说完光着脚板连着跨了几条船,进了那人的船舱。这一顿,老Y足足喝了近一小时。我从岸上回来,等许久不见他回来,到舱里找他时,他还在喝。我说走啦,老Y说,你喝点不?我说你们喝酒,我不喝,老Y说,这哪里是酒,是茶。原来老Y坐在舱板上,和养鱼鹰的老汉靠着一杯茶喝了近一小时,就的是巧克力威化。老Y回来,自我感慨地说:我很多朋友的,这里人都认识我,生活嘛,就要和谐,对吧?
从杨堤往回走,是顺流,轻松多了,也快。老Y喝足了茶,兴头浓,提议唱山歌。说完他自己就先唱,都是电影《刘三姐》的调儿,词儿不一样。唱完一曲,他要我们对歌,我哪里会,太太在阳朔还敢上去跳竹竿舞,死活不敢对歌。老Y很得意,说有一次我载了四个姑娘,都要说和我对歌,对不过我,临走说要回去好好练,明年再来和我对歌。
迎面总是来大船,一艘一艘不停。过一艘,就掀起一阵阵波浪,筏子晃个不停。我说老Y,你这筏子不是竹子做的,是塑料的吧。老Y说,竹筏不经用,容易烂,现在都是PV的,我这筏子花了将近一万呢。也是,满江的筏子,已经有很多是白色的PV管做成,筏头弯成毛竹状,还有一节一节的棱。老Y说,PV要四千多,马达差不多两千,篷子、竹椅、松木板,加起来也好几千。
我说你还要交份子钱吧?老Y说不交,为什么要交?《刘三姐》里不是唱了嘛,这是“众人山,众人田”,谁都去得,谁都耕得,为什么要交钱?太太问他,那没人管吗?他说有人管,以前抓到就罚,我们也没钱,他们就没收筏子,抢走以后用电锯把筏子锯成两截,用你油箱里的汽油浇上烧了。说完,老Y叹气,说谁知道呢,没准一年、两年,或者三年,又要管了。
到了“黄布倒影”,老Y停下来,说我就住那边山上。但“黄布倒影”没有倒影,一艘艘大船由南往北不停地驶过,江面上都是一道道波浪。老Y索性关了马达。他说,现在看不到倒影啦,江上船太多,都是大船。老Y说,摄影家之所以住在兴坪,就是赶着起早,四点钟就起床,那时候江上没有船,水面像镜子一样,那倒影才好看。天一亮,大船就来了。我知道那些大船,桂林和阳朔对开,245元一张票,其实看的也就是杨堤到兴坪那一段,13公里,而全程有60多公里,这意味着4/5的路程是坐在舱里打牌。
黄布倒影已经成为一种传说,江边来往的大船割破了镜面似
的漓江水,只有清晨起早的老Y能看到真正的黄布倒影。
老Y说,现在是淡季,船不算多,到旺季比如暑假和国庆,江上的船排着队呢。那时候更没有倒影看,漓江没了倒影,就少了一半景致。所以你们要拍照,就得起早。
不过,我现在不愿意接摄影家的活了,老Y说,太累,他们早起我也得跟着早起,让我去我都不愿意去。你看这江面,看着浅,能看见水草,其实有的路段中间深着呢,十几米深,我年轻的时候一口气能潜到水底,现在不行啦,老啦。其实,老Y也就四十多岁。
江上的船一艘一艘不停,我们只好等着,等波浪尽可能小的时候拍一下,但这样的时候似乎永远也等不到。好比一条河被污染了,你想等到水清,似乎永远也不可能。漓江的水很清,有的地方见底,但从风景的角度看,失去了倒影的漓江水已经被彻底污染了。
老Y说,我已经盖好了房子,就差装修钱了。等赚够了钱,装修好,我就让摄影家住到我家里,有吃有住,早起我也不怕。老Y的头脑还真好使,一条龙服务。他说,房子盖了自己也没什么用,两个儿子到桂林打工,都不愿意回来。
天色已经有落日的模样,但大船还没有过完的意思,老Y的PV筏被打得一晃一晃。老Y说,你们是看不到倒影啦,去年奥运会,国家要拍“黄布倒影”,也是下了命令,整整两天不让走船,才拍到。老Y说,那是“国家命令”,才做得到,上游一封,下游一封,江上真的一条船都没有,他们开飞机在顶上拍,那才是“黄布倒影”。
只好将就着拍完,老Y重新开动马达,往兴坪去。上了岸,给他100元,老Y接过钱的时候,用兴坪普通话说,我拿你的钱,小气啦。
然后他非要送我们去汽车站。光着脚板,背着草帽,老Y在古镇上走得飞快,还不时和路过的赶牛人打招呼。赶牛人说,接着活啦?老Y说今天总算有一单。老Y对我说,你有朋友来,可以找我,但过些时间国庆节就不要了,那时候我忙得很,一天要来回六趟,我赚钱全靠那段时间。
到汽车站,老Y只说了走好,挥挥手就消失在古镇里。这时,太阳已经沉到“20元人民币的背面”去了。
真正的黄布倒影必须是这样的。
有关我的桂林风景,可以点击这里,有助于大家国庆出去游玩。
《苏群的旅游簿》相册,可以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