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女篮不得不说的话——苏群专访马赫(5)

(2008-08-28 17:43:09)
标签:

奥运

火箭

科比

篮球

苏群

体育

王治郅

姚明

易建联

中国男篮

分类: 北京奥运会

               我和女篮不得不说的话——苏群专访马赫(5)

 

全文见8月28日《篮球先锋报》专题《后奥运·后马赫时代》

 

    和中国女篮相伴四年的澳大利亚教练马赫,即将在8月29日返回祖国。他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和女篮的所有姑娘们重聚,但这四年来,马赫经历酸甜苦辣,最终带领姑娘们闯进北京奥运会四强。

    临别之前,马赫把他四年来对中国女篮最深的感受一一道出,既有感谢,也有鞭策,更有对中国女子篮球运动的无限期待……

 

TO 李元伟  >>你为我挡了子弹

 

  苏群:中国的女子篮坛有这么多问题,在过去四年中你有没有打过退堂鼓?

 

  马赫:绝对没有,因为我不是那样的人。你知道,(在中国女篮)我是第一个敢批评别人的人,不看别人的情面。如果我打退堂鼓,就对不起别人。你知道李先生(李元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他找来了外国教练。我是澳大利亚人,在我们那里外国教练不算什么,任何体育项目都会用外教,但在中国就不平常。有些人不喜欢,但这无所谓,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他(李元伟)对我说,我们在雅典输成那样,肯定有问题,我们必须有所改变,不是小改,而是大改。这才有了外国教练来带女篮。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因为你一旦这样做,就把自己置于火焰之上。如果我把女篮搞得一塌糊涂,承受后果的是他,不是我。但他义无反顾,并且给我主教练的位置,这是一种荣幸。我没有签合同,连一份合同都没有,而且当时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在等着我,轻松无比,但我放过了那次机会。这真是个疯狂的决定,是经我太太拍板的。

 

  他们当时有没有给你设立什么具体的目标?

 

  当然有,不过我想说的是,一年前我接到过一份合同,可以到欧洲去当教练。但如果那样做,我算什么样的人呢?我要一走了之,李先生该怎么办?他会显得非常可笑,大家会把他当成骗子。我清楚他会经历怎样的煎熬,因为是他请我来的。我知道在世锦赛上我们的成绩一塌糊涂,可是那次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也可以卷铺盖一走了之,到其他地方去挣钱。我从来没说过这些,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人品还不至于此。

 

  两年前世锦赛你们只得第12名,那应该是你和李元伟最困难的时期。

 

  我从没认为他会退缩,他是个真男人,尽管毫无这方面的经验,但个性坚强。到目前为止,他是我合作过的最优秀的(体育)部长,我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都当过教练。他是那种坚强得可以挡子弹的人,愿意承担巨大的压力。而我能做的,就是严格遵循自己的计划,坚信自己的道路正确。我对我们在世锦赛上的成绩毫不惊讶,我一直认为,世锦赛我们输给加拿大队(没有进入八强),是因为我们没显示足够强的个性,可是在其他比赛中我们不仅赢了而且赢得漂亮。世锦赛成绩不好,只是因为我们还没准备好,卞兰还没有成熟,宋晓云那时候刚刚合格,尽管苗立杰是世界级球星……

 

  这说明你在世锦赛上看到了曙光。

 

  我看到了曙光,但我必须说明,当时的确很艰,不知有多沮丧。我喜欢这支队伍,我想带她们走向世界,中国把我请来。我当时并不认识他(李元伟),不了解他的个性,只觉得是种荣幸,打奥运会是一项特别的任务。我想让他们对我的工作满意,所以,我当时只能坚持自己原来的计划,一点一点把她们变得更好,我不敢逼她们太狠。

 

  当时应该有人对你和李元伟并不满意。

 

  这是当然的。但我并没有承担压力,压力都在李先生身上。我想每一次我们被逼到角落,都是他背后中弹,而不是我。不过,生活,或者生意,本该如此。

 

  你知道奥运会后李元伟要退休了吧?

 

  我相信如此,因为他60岁了吧。

 

  你不会因为他要离开了,你也不想回来吧?你会回来吗?

 

  眼下我不会考虑回来,现在考虑各种可能。有许多人跟我要电子邮箱地址,不是来自中国,而是其他国家。

 

  有来自欧洲的吗?或者澳大利亚甚至WNBA?

 

  俄罗斯有俱乐部给我出了高价,但我没接。我还有三四个工作可以去。

 

  中国女篮这些姑娘你倾注了如此巨大的心血,你会不会因为她们而留下来,把她们变成伟大的球员?

 

  我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我不能为了一个我没听说过的球员而留下来。我的确提过姬晓、"大宝",她们都是了不起的姑娘,漂亮又有才华,谁要是娶了她们可真有福气。这些球员最后都被裁了,在奥运会最后一场我也没让张晓妮上场,因为当时要在内线打别的战术。可她们都是非常好的姑娘,和她们一起经历四年让人有点难舍。可是,带一群好人并不是我的工作。

 

  你会因为这次打进四强而被中国篮球记住,上一次她们进四强是什么时候?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那时候有宋晓波、郑海霞、王芳。时间太久了,可那时候的阵容真的很豪华。

 

  你不想重来一次吗?

 

  有些人能重复这个,有些人能重复那个,但对我来说,我宁愿保留这种美好的记忆。

——————————————————————————
参阅如下系列

 

《后奥运——中国篮球进入“后XX时代”》

《后奥运——老尤给每名队员留了一句话—苏群专访尤纳斯(1)

《后奥运——老尤给每名队员留了一句话—苏群专访尤纳斯(2)

〈后奥运——老尤给每名队员留了一句话—苏群专访尤纳斯(3)

《后奥运——老尤给每名队员留了一句话—苏群专访尤纳斯(4)

《后奥运——马赫专访·我和女篮不得不说的话(1)》

《后奥运——马赫专访·我和女篮不得不说的话(2)》

《后奥运——马赫专访·我和女篮不得不说的话(3)》

《后奥运——马赫专访·我和女篮不得不说的话(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