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BA规则也腐朽(篮球先锋报5月1日评论)

(2008-05-01 13:23:48)
标签:

篮球

体育

nba

国际篮联

火箭

苏群

姚明

季后赛

杂谈

分类: NBA

国际篮联拼命向NBA规则靠拢,但NBA的规则本身并非十全十美,有的规则甚至丑陋无比,腐朽不堪,比如“砍鲨”,比如进攻干扰球,比如24秒违例停表。

 

在马刺和太阳这一轮系列赛中,“砍鲨”的使用已达顶峰。发明“砍鲨”的老尼尔森,当年不过在下半场适当的时候砍一砍,波波维奇在第一节刚刚暂停一次就砍刀挥舞。奥尼尔在全部五场比赛中,除第一战没有遇“砍”,只罚了三个球,后四战至少罚14个以上,总共罚了61个球,其中多半是“砍”出来的。

 

在NBA规则中,只规定比赛最后2分钟内不得对无球队员犯规,而且,这条规则执行不到10年时间,当时出台的目的就是制止对奥尼尔无休止的“砍鲨”。过去,只要进入战术犯规阶段,就近对任何人的犯规都有效。尽管后来出台了“最后2分钟规则”,但由于奥尼尔的存在,其他46分钟仍然可以放肆“砍鲨”。

 

在比赛正常进行的时段,对无球队员进行战术犯规,使比赛充满了无聊的停顿,因此,NBA不加约束的规则违背了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在国际篮联的规则中,无论什么时候对无球队员有意进行犯规,会遭遇“违反体育道德犯规”的处罚,执行两罚一掷,让受害方继续拥有球权。如果一再违反,可能遭遇“技术犯规”的处罚,两次挨罚就会被逐出场。国际篮联的这一规则,使比赛得以按正常的攻防战术进行,让这项运动健康发展。

 

进攻干扰球规则同样不可思议,它的出台差不多是在30年前。当时张伯伦统治篮下,即使队友的投篮,都可能被他“没收”,然后放进筐里。NBA为了增加对抗,不仅扩大了三秒区,而且禁止进攻队员触碰在篮圈上方假想的圆柱体范围内的皮球。但这条规则也有例外,那就是“空中接力”扣篮,目的是增加比赛的观赏性,鼓励进攻。现在张伯伦早已过世,无人可以任意控制三秒区的制空权,但进攻干扰球的规则还在。现代篮球充满对抗,鼓励进攻队员抢前场篮板球二次进攻,然而这条规则像一条“盲肠”,还好好地活着,并且时常让你不舒服一下。国际篮联的规则,就从来没有这一条,姚明初进NBA,还因为进攻干扰被判违例,好好地上了一课。

 

NBA和国际篮联都已经把单次进攻时间限制为24秒。在NBA,蜂鸣器一响,如果球未触篮圈,比赛就会停下形成死球,记攻方一次失误。而实际的情形大多是守方抢到篮板,有条件立即发动快攻,却因为死球而中止,这明显影响了比赛的流畅,不以鼓励进攻为目的。国际篮联规定:“球碰篮板(不是篮圈)或未碰篮圈,一次违例发生,除非对方队员即时和清楚地获得了控制球,再此种情况下,信号应被忽略,并且比赛应继续。”NBA现有规则的惟一好处,是给记录台足够的时间记下攻方一次违例。

 

有时候,NBA没有规则也是一种腐朽和丑陋的“规则”,比如对假摔的态度。NBA从未对假摔做出明文规定,并且听之任之,因此“演员”越来越多,连老实人邓肯都加入了NBA的“演员工会”。国际篮联却对假摔有严格的判罚:“有意识的用假象骗取对方犯规或制造对方走步,造成后果必判罚技术犯规,没有造成后果的要在适当的时间对他提出正式的警告;有轻微身体接触者,做自我保护的跌到可以允许不是犯规。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利用这种身体接触制造假像有目的欺骗裁判和观众以制造对方犯规的行为,要从严掌握,造成后果可直接警告或判罚技术犯规。”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篮球规则,但如果视而不见,便是腐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