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nba总决赛詹姆斯邓肯苏群 |
分类: NBA |
如果一本书翻了第一页,就知道最后一页的结局,这一定是本无聊的书。总决赛只打一场,就想到最后的结局,这一定是无聊的总决赛。马刺四次打总决赛,三次都能想到最后的结局,为什么无聊的总是马刺?
今年的总决赛,是自1999年以来最无聊的一次。而1999年的“缩水”赛季,我们尚对斯普雷维尔和阿伦·休斯顿的传切配合抱有一丝期待。1999年总决赛,还有“大妈”拉里·约翰逊的“打4分”,还有那传奇般的曲肘“L”标记。但在2007年,骑士队除了“小皇帝”詹姆斯,居然毫无期待。
2003年马刺第二次夺冠,创下“公牛王朝”以来总决赛收视最低纪录,2007年的美国收视比那一年还低。2003年马刺的对手是篮网,2002年湖人的对手同样是篮网,观众的期待却有天壤之别。
问题出在马刺的对手,还是马刺自身?对手都有问题,根本问题还在马刺。
或许是老天爷安排,马刺每次进总决赛,都遇上反市场的对手。1999年的尼克斯,本应是美国最市场化的球队,恰在那一年尤因受伤,最反市场的教练范甘迪把尼克斯变成防守为主导、休斯顿和斯普雷维尔半场传切的球队。2003年的篮网,除了基德就是马丁,只要马丁犯规超标,比赛就没有悬念,而马丁几乎每场犯规超标。
2005年的活塞,已经进化成反市场的超级机器,每个零件都已成精,那是有史以来最“精打细算”的总决赛。2007年的骑士,如果没有詹姆斯,或许是有史以来最没有灵气的球队。除了纽约,其他三个地方都与美国的市场化相悖,底特律和克利夫兰是没落的工业老城,篮网所在新泽西的东拉瑟福德根本不是一个城市。
而马刺本身就是一个反市场化的象征。他们所在的圣安东尼奥只是一个南部的旅游小城,他们没有一个市场化的球星。在马刺的“铁三角”中,惟一拥有美国国籍的邓肯因为性格内向而最没有市场号召力,帕克和吉诺比利都是外国人。
但这些也许都不是马刺反市场化的本质。马刺太过完善,超越了美国篮球的文化界限,而大部分球迷崇拜球星、欣赏个人化表演并期待决胜时刻的刺激,使马刺失去了市场基础。其实马刺几乎集中了美国篮球的全部精髓:既有邓肯的单打,也有帕克和邓肯的挡拆,还有第六人吉诺比利的贡献;有邓肯的大巧不工,也有帕克的灵气,还有吉诺比利的妖气,更有芬利和霍里的老道。然而把这些集中到一起,除了他们偶尔的懈怠,你就找不到破绽。没有破绽意味着没有变化,没有变化也就没有冷门和期待。
在这个世界上,完美就意味着无聊,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并不完美,而且并不崇尚完美。乔丹的“公牛王朝”已臻鼎盛,八年中六次夺冠,但“公牛王朝”的基础是乔丹的神化,而在骑士与马刺的对决中,神化的主角被置于弱者的地位,而且几乎没有翻身可能。
几乎完美的马刺却落到最无聊的境地,这是马刺的悲哀,还是美国篮球的悲哀?
后一篇:詹姆斯是不是“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