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造“黄埔军校式的先锋成长模式”

(2006-12-08 14:14:55)
标签:

篮球

传媒

nba

苏群

体育学院

新闻系

分类: 篮球传媒
说明一下,为什么这次招聘要“大四”的学生,而不是大三或者毕业生。

经我手,从体坛到先锋,已经招过不少人。初来时的样子,每个人的我都记得,坐什么地方,怎么说话,说什么话(甚至包括一些最后并未录取的人)。但这并非他最终的样子,一年后,两年后,数年后,人都是会变的。

到我这里来应聘的,绝大多数热爱至少是喜欢篮球。他们也都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少数是工作过的,大部分是毕业生,也有一些是大四的学生。但所有人的共同问题,是大学的经历并没有给他们在技能上增色,反而是我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无论中文、英文还是新闻方面,都需要补大量的课。而我们的社会,教育制度如此,我反抗不了,也改变不了。教新闻的,没有当过记者或编辑,学新闻的,背的是理论,都没有实践经验。而中文的被破坏,更让人大伤脑筋,大多数学生不看书,只看碟,玩游戏,看书也是看杂志、武侠。

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个毕业生或者已经毕业并且工作过一些时间的人,往往带着巨大的谋生压力,功利色彩也会掩饰他们应聘时的表达。

我曾对一个应聘者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心灰意冷,因为我记得你们来时说的几乎每一句话,但一两年后,当时机改变,我会听到另外的说法。尤其是这次几个人离开先锋,让我觉得“忠诚”在一份报纸中的必要性。我知道人必须谋生,这是基础。比如我自己,我在体育报干了八年,我曾一度以为自己会在里面干一辈子。这八年中,瞿老大几次让我去体坛周报,我都没有动心,直到1999年我得知领导在四年前对我的允诺——让我采访一次奥运会——已经不存在。在体坛做了四年,最终离开也是因为做一份篮球媒体的理想。不过和我的经历比起来,现在的年轻人跳起来太快。

所以这一次,我们合议决定从大四的实习生开始培养,我们不仅要负责大学教育的最后一年,免得再让他们浪费一年时间,也希望在这一年中更清楚地考察一个人,他的学识,个性,成长空间,以及道德品质。

我们希望被录用的实习生,把篮球先锋报当作黄埔军校,你毕业了可以去别的地方,你可以在战场上和我们兵戎相见,但我希望他带走的是正确的新闻理念,扎实的中英文基本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一份对先锋的感激之情。

我们的模板,是目前奋战在休斯敦的郑鹏,他是我见过的最优秀最合格的“黄埔军校毕业生”,黄埔一期。希望所有人以他为榜样,他来先锋的时候,是北外的大四学生。他的学业并非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与先锋品牌相符合的品质,成长的可能性,也最终见到了他的成功。

先锋的培养模式,从此就是如此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