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的一般内涵
影视美学是门类美学中的一种。与实用美学相关,同大众文化、传播学的关系直接,受当代文化影响深刻,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于当代的文化走向。影视美学仍然属于哲学性质,既有哲学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影视美学的研究范畴
一
影视美学是研究影视艺术中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尤其重点应研究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化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观众与影视艺术间的审美关系。
二
影视艺术与摄影、灯光、音响、电子编辑、三维动画等密切相关,因此它又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和实用(技术)属性。
三
影视艺术首先研究的是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影视艺术的规律,尤其是影视语言,影视思维,但又不仅仅只是研究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它还应该包括影视艺术所包涵的思想,影视艺术与现实,与社会和人的关系。
库里肖夫
在库里肖夫的实验中,最著名的是“库里肖夫效应”,从中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
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
他认为电影演员和画家前面的模特差不多,只不过是按照规定好的动作活动起来而已。认为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能成为电影艺术。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维尔托夫提出:电影机应该象人的眼睛一样去客观地纪录生活实景。他始终拒绝拍摄故事片,反对传统叙事的方式,反对使用剧本、演员表演、摄影棚拍摄等等。但是在他从事的新闻片、纪录片的拍摄中,又并非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电影摄影。在他的理论中,崇尚技术、迷信机械运动,他更感兴趣的是改变运动速度和找出奇特的拍摄角度。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
代表作:《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代》
普多夫金在创作与理论上的主要特征:
1 强调剧本创作的重要作用;
2 注重演员工作的基础作用;
3 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
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
爱森斯坦认为,电影可以通过富于感染力的镜头对列,直接把思想传达给观众,他认为不必先有完整的文学剧本作为基础,也否定专业演员的表演。
(1)“杂耍蒙太奇”
把任意选择的(在既定结构和把起作用的表演联结在一起的主题环节的范围内的)、那些独立的杂耍表演自由地组成蒙太奇,也就是说,一切都从某些最后的主题效果的立场出发来进行合成,这就是杂耍蒙太奇。
(2)关于“理性蒙太奇”
是爱森斯坦在2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主张在电影中通过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的认识。
爱森斯坦还为蒙太奇学说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认为:蒙太奇——就是镜头内部的冲突,是由两个并列的镜头冲突所产生的某一概念从而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