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往往导出一片红海
(2014-06-15 20:15:05)
标签:
财经 |
分类: 管理类文章 |
SWOT分析往往导出一片红海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SWOT是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其通过寻找环境中的机会导出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相应的战略举措。但这种关注优势的分析方法其实有其自身的缺点,具体可能有如下两点。
第一,什么是优势和威胁有时很难确定。首先环境的范围很大,如何界定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就十分困难。对于环境而言,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其现在产业融合的很厉害,有很多隐性的替代品出现,对于企业而言有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务也可能是企业面对的环境变化。再有就是,我们在环境变化面前往往面临着很大的晕轮效应,虽然环境难于琢磨,但有时环境又似乎清晰无比。所谓清晰无比就是说经常有行业内高度共识的环境趋势机会,如现在IT行业的云计算、大数据等趋势。在这样的机会面前,机会所有的业内企业都把他们作为最重要的机会,自然就容易忽略其他的趋势。但这种共识的机会往往导出的是同质化的战略定位。
第二,在SWOT分析之下,企业很容易追逐机会,当那些十分明显的机会出现时,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抗拒这种机会,因为忽视这种机会反而被认为是抓不住战略机遇期。所以在机会面前,众多企业应用SWOT的分析方式得出适应机会的战略定位,必然大寨大量企业蜂拥而至,且其导出的战略举措也往往雷同。
在这种雷同的战略之下,哪怕这种机会是确实存在的,并非被厂商自主强化的,但结果往往也是导出一片红海。因为在众多企业蜂拥而至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供应商涨价,技术员工招聘不到,等费劲方法组建好了业务能力,可能实际已经失去,行业内已经出现先行者,或者说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一批定位雷同的企业。这种雷同性必然造成惨烈的竞争厮杀。
在追逐产业趋势的IT界,这种情况相当明显。由于技术的透明化,说白了是几大巨头在引领技术潮流,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个或几个比较明显的技术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下,往往是厂商蜂拥而上,进而把自己初期建立的竞争优势毁坏殆尽。如随着个人电脑的快速发展,对内存的需求激增,导致大量的IT厂商进入内存领域,似乎每一家半导体企业都必须进入此领域,否则就是产业链不完整。在这种情况下,内存产业迅速成为了竞争的红海,甚至行业整体亏损上千亿。而台湾就是在这种战略迷失中那些足以媲美美日的IT企业沦为了代工工厂。
所以说SWOT分析可以展望远期战略,尤其是让自身能力与环境趋势向匹配,但这仅仅是战略分析的第一步,必须还要有更具针对性的分析和建构,通过策略的创新实现战略和价值的深入挖掘,逐步深入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趋势中企业自身的定位。
总之,我们部门迷信于某种工具就可以简单的得出结论,因为工具已经是简化过的一种应用,而我们面对的环境瞬息万变,甚至于我们自身就是环境的一个变量。所以说,在战略设定的时候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创新的尝试,才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方向与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