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律还是无奈——文化产业乱弹

(2012-09-06 11:06:12)
标签:

财经

分类: 产业类文章
规律还是无奈——文化产业乱弹

据悉,广东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其中广州的文化产业占GDP比重2008年为7.24%,2009年继续上升至7.81%,按照‘占GDP比重超过5%即为支柱产业’的通行概念,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州的支柱产业。

随着东部中心城市服务业比重的不断提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引领的各服务产业已经上升到了城市战略的核心地位。

第三产业的支柱地位是什么?从需求角度看,其往往是精神需求的满足,而精神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城市经济的发展往往是通过农业形成家庭为单位的农户生产,之后通过工业建立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随着个体产出的增加,人口聚集,继而城市形成。这也正是深圳魅力的成就所在。

随着工业产业的发展,其土地压力,成本压力陡升,第一步往往是迁往郊区,第二步是迁往边远城市,最后是迁往低成本国家。随着工业的迁出,城市经济往往会第三产业化,第三产业的比例快速上升。而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都有一个根基问题,产业空心化问题。因此,在城市第三产业化的过程中,关键是第三产业的组成是什么?是否城市转移出制造能力后,仍能通过第三产业掌控各产业微笑曲线的高价值部分,也即体现城市产业的控制力。当今美国在世界范围的产业链中正在积极培养这种控制力。

近几年发现各地城市积极发展所谓文化创意产业,似乎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好了,城市经济发展就上了一个台阶,城市产业结构就完美了,看到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兴起,不由得十分忧虑。追求第三产业在GDP结构中的比例,似乎成为了新的硬性考核指标(以前是GDP),成为了城市产业机构转型的功绩。似乎正常的轨道是工业经济的高度发达,逐步孕育出第三产业的繁荣,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这种创造出来的繁荣必然是低水平的繁荣,随着工业经济迁出,第三产业的低水平发展,城市经济往往会陷入空心化,逐步丧失活力。

当前房地产经济的畸形发展,造成城市地价暴涨,居住成本提高,产业资本抽出,加快了工业经济从城市中心迁出,而政府的财政收入却有增无减。随着城市土地卖光,工业经济消失,城市收入必然大减,城市经济不仅仅是空心化,因为空心化还可能有控制力,那时中国城市经济必将患上“软骨病”,活力很难再现。

看一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里的工业经济仍然以低端制造为主,而今却面临成本高升,不得不转移的问题,而放眼西部地区,其成本也已经不低(东西部平均工资相差不多也是造成民工荒的原因之一),可能主要是要转移到国外了。然而,我们的工业化进程还是太短,产业还有待升级,虽然成本上升可以促进升级,但更简单的解决方法可能是转移出去。留下的产业真空靠什么?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现有工业产业升级,但政府现在却是在用服务业来填补。

服务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也是一种无奈。不是不该发展,抓精神文明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物质文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哪来精神文明的发展?

(Marco写于2010年4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