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管理类文章 |
组织文化寓言点评
(注:兰色字体为我点评部分)
PART1
可能很多人听过煮青蛙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将一只青蛙放在大锅里,里头加水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约略可以感觉外界温度慢慢变化,却因惰性与没有立即必要的动力往外跳,最后被热水煮熟而不自知。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企业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
被煮熟的青蛙是死的,这谁也不会反对。说管理者与员工对自己被煮熟,就是死了都不知道,这也太麻木了吧。行文有些牵强,如说当发现时已经晚了好些。
PART2
提到组织变革,另外有一个四只猴子的寓言。科学家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房间里,每天喂食很少食物,让猴子饿很吱吱叫。几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当牠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滚烫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众猴只好望「蕉」兴叹。几天后,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它三只老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当这只新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仅剩下的二只老子制止牠,连没被烫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牠。
实验继续,当所有猴子都已换新之后,没有一只猴子曾经被烫过,上头的热水机关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却没人敢前去享用。企业禁忌经常故老相传,虽然事过境迁、环境改变,大多数的组织仍然恪遵前人的失败经验,平白错失大好机会。
变革的关键是企业可否感知到环境的变化,至于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猴子是很难感知到的,他们无法接收来自外部的任何信息,只是在奉行老的经验。对于人来说,他可顶可以接收到来自组织外部的信息,可以感觉到环境的变化,这样才会引出变革,如果感觉外部没有任何变化你会去做组织变革吗?这个寓言似乎了牵强了些,不过本来为了解释某些问题我们喜欢假设简单的模型。
PART3
老鹰是所有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根据动物学家所做的研究,这可能与老鹰的喂食习惯有关。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牠们的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而老鹰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平等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谁吃,在此情况下,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一族愈来愈强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公平」不能成为组织中的公认原则,组织若无适当的淘汰制度,常会因小仁小义而耽误了进化,在竞争的环境中将会遭到自然淘汰。
「公平」不能成为组织中的公认原则?
这句有些过分了,如果公平都无法实现,那么组织如何凝聚员工呢?公平显然是组织中一个公认的原则,但是却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以个人对组织的贡献而得出的公平,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适当的淘汰”与“凶狠的存活”似乎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吧,那种对员工无情的淘汰制度已经是被现代管理抛弃的过时的东西了。
企业的活力来自多方面,并不仅仅是对组织成员的淘汰。
PART4
组织中也应该留意与去除所谓的「螃蟹文化」。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它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牠的身上,结果是把牠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出得去。企业里常有一些份子,不喜欢看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天天想尽办法破坏与打压,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组织里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此寓言明显是循环论证,他先把所有的员工都看成了螃蟹,然后再说如此下去组织里就只剩下螃蟹了。难道组织中仅仅有一两只螃蟹,整个组织就会成为一群螃蟹吗?当然作为寓言必然是以一些极端的情况来说明观点。其实最主要的是要努力建立组织的文化,让那些螃蟹无法生存,再不行就把那些螃蟹剔除吧。但只是每次去剔除,总还会有新的螃蟹产生的。
PART5
相反的,为了增加组织的战斗活力、延续组织的生命力,领导者可以在组织中安排一些「土虱」。喜欢钓鱼者都晓得,如果把鱼钓上来超过个把个小时,放在篓子里的鱼儿往往奄奄一息,所以擅长钓鱼者经常在鱼篓里放一尾土虱,由于土虱生性喜欢攻击身边的鱼,鱼群必须持续跳、躲、闪以避免其攻击,因此即使经过数个小时,钓上来的鱼还是活得很新鲜。组织里一片和谐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若有人能适当地扮演土虱,刺激组织成员的生存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不过鱼与土虱的比率一定要抓好,否则反易弄巧成拙。
土虱?这不仅仅是他们可以解决的问题,刺激是有正有负的,因此组织要找人来刺激自己的成员还是找那些积极的刺激者吧,毕竟动物只是为了生命而已,企业的目标却是多元的,而人的行为也是复杂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