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色经典小说《连心锁》.20.

(2011-03-22 17:18:52)
标签:

杂谈

分类: 连心锁
淮北平原到了盛暑与旺雨季节。雨,连天连夜地下着,把整个大地都泡松了;在稀有的晴天里,酷热的太阳又晒得连水塘里的水都烫人。这季节里,早秋作物却长得很旺,那绵密无际的青纱帐,绿油油的,覆盖着根据地的大片原野。

 这一个多月里,刘家郢是太平的,夏季收成好,敌人又没再敢来窜扰,老乡们日子过得挺好。可是,最近来了个叫人不愉快的消息:安大姐和伤员同志们要归队了。

 信是师部派人送来的。他们原来的旅,因“主力地方化”已经分散到各地,首长要蓉淑率领已愈伤员,立刻到师部听候分配,并已命令县大队派部队护送。与师部来信的同时,哲峰也来了信,说他和方炜学习已经结束,目前也在师部等待分配工作,正好等候蓉淑。

 老乡们一听安大姐和伤员同志们要回部队去了,都有些不安起来。蓉淑兼做刘家郢的“大姐”,虽只有两个多月,可她工作得太好了,人也太好了,刘家郢全村老少都把她看作自己最可敬最可亲的人,生活中似乎一刻都不能没有安大姐:干部有事找她,乡亲们有病找她,妯娌吵嘴找她,婆媳不和睦找她,姑娘们有心事找她,甚至连绣花绣不好也找她,……现在,这位可敬可亲的安大姐要走了,大家都有些舍不得。这时候,刘家郢刚刚成立党支部,支书是刘喜,支委是汪老五、鲍三豆子、刘有才和刘大嫂。支部刚成立,就碰上“安大姐归队”问题,群众情绪有些波动,他们不得不以相当的精力来进行宣传、解释。经过一番工作,群众的情绪总算安定下来了,但仍有许多人往刘家跑,他们都想在安大姐归队之前找她谈谈。

 “安大姐,啥时侯走呀?可得早些个言语一声啊,咱们也好有个准备。”这是妇女们的话。

 “安大姐,你要走,咱们也没法儿留,可你得给咱们留个指导员下来!”这是民兵们的要求。

 “安大姐,到了部队,见到许大队长,可别忘了替咱们捎个好啊!”刘家郢的群众永远忘不了英雄许哲峰。

 蓉淑呢,这些天心里也被搅得乱糟糟的。就要回部队上去了,自然是说不出的高兴,可她与刘家郢的人感情太深了,一想到要离开这儿,就产生了依依难舍的感情。为了不过早地惊动老乡们,蓉淑只把行动的日期告诉了几个村干部,当然也没瞒刘大娘。

 刘大娘倒开朗,欢喜地对蓉淑说:“你是该回到部队跟大队长他们一起办大事去,还能老窝在咱们这小村里不出去呀!”刘大娘话虽如此,可一转身又流泪了,她揩去了泪叫枝子赶紧给蓉淑做鞋。

 枝子不作声,也不哭,蓉淑问她,她不语,拿好话劝她,她就淌眼泪。蓉淑知道,枝子想跟她参军去,但又舍不得离开大娘,小心眼里在苦闷着。蓉淑也真舍不得抛下这聪明可爱的小妹妹,可又不能带她走,除了劝慰她,就叫小林加紧教她学文化,自己抽出身来做行动前的组织准备工作。她把三十几个伤愈的干部、战士和军医看护合编成一个队,叫“归建队”,亲自担任队长,指定一个姓高的副连长当副队长。为了便于途中应付情况,她把归建队里有战斗力的同志编了四个战斗小队,把他们负伤时带下来的十几支枪交给战斗小队使用。

 这天,大雨之后一直下着小雨,天气阴沉沉的,又凉又湿。下午,蓉淑在刘家大厅里,集合了全体伤员作行军动员。她传达了师部的指示,宣布了编队组织和行军要求,又讲“主力地方化”的意义。这么讲着讲着,天色便昏暗起来,雨天的黄昏比晴天要来得早些。蓉淑刚要结束讲话,忽听村南叭地打来一枪,嗤的一声,一粒流弹在空中划过。

 “怎么回事儿?”蓉淑问。

 “打枪呗。”伤员们漫不经心地答。

 话音刚落,又是叭叭两枪,枪声好象响在门外,紧接着又传来几声杂乱的喊叫。

 伤员们一下站起来:“所长,有情况!”

 “准备战斗!”蓉淑已意识到发生了危险,急忙抽出腰间手枪,窜出了大厅。

 蓉淑跑到大门口,顶头遇见了水淋淋的小蹦蹦,急问:“怎么回事儿?蹦蹦。”

 “敌人进村啦!”小蹦蹦说话直打结,“从高粱地里钻出来的,都穿着蓑衣,跟鬼似的,咱们只注意大道,没留神高粱地,他奶奶的!”

 叭!叭!又一阵枪响。在刷刷的小雨中,三豆子带着四五个民兵从村南的树林里退进了菜园地,边打边向谷场跑来。他们后面,响着枪声,子弹噗哧噗哧落在谷场上,击起了一朵朵带泥的水花。三豆子他们刚跑进谷场,十几个穿蓑衣的敌人已经追进了菜园地,追在最前面的两个家伙一张臂,甩掉袭衣,露出了一身黑色伪军服,大喊大叫地直向民兵们扑来。

 蓉淑急得睑都变了色:“老高,把那几个黑狗子消灭掉!”

 老高喊一声:“跟我来!”一挥手,带着十几个伤员向谷场冲去。冲进谷场,打出一个排子枪,十几个伪军一下给撂倒了一半,剩下的几个转身就向树林里跑。老高正想追击,突然,村西点将台附近枪声骤发,一群伪军端枪躬腰,鬼头鬼脑地向村里窜来。

 由于情况发生得突然,天又下着雨,老乡们都慌了手脚,抱着孩子,牵着性口,喊着、叫着,从屋里、小巷里,乱糟糟地向谷场跑来。

 “乡亲们!不要乱!”蓉淑冲进谷场,想组织一下群众,忽听村东和村南也都响起了枪声,敌人把村庄包围了。

 “安大姐!”刘喜提着驳壳枪从村西头跑过来,他头上被流弹擦掉一块皮,脸上还在淌血,冲到蓉淑跟前,又急又气地说:“敌人包围上来了,前头是伪军,后头还有鬼子,都是从青纱帐里转过来的。安大姐,怎么办?”

 蓉淑果断地说:“沉住气!你赶快组织群众转移,我跟归建队和民兵掩护你们,动作要快!”

 “安大姐,你先走吧。”刘喜担心蓉淑的安危,很是着急。

 “我走?往哪儿走?叫我在敌人面前退却,扔下群众不管么?!”蓉淑说着就紧紧皮带,换上手枪弹夹,又对刘喜说,“赶快组织群众转移,迟了要流大血的。”

 蓉淑不等刘喜回话,就又对伤员和民兵们喊道:

 “同志们!赶快分头阻击敌人,掩护老乡们突围!”

 伤员和民兵呼的一下窜离了谷场,村干部们也赶忙组织群众向村外涌去。

 枪声紧起来了,东南西北都在激烈地打着。村干部带着群众,在伤员和民兵的掩护下向村外突,突了一阵,只跑出一部分老乡,大部老乡被敌人堵了回来。村干部也被冲散了,汪老五领着突围出村的一部分群众向村东七里外的纪家庄转移了。刘喜带着十来个民兵,又打进村里,想再组织老乡们突围。三豆子和一部分民兵跟伤员们一道,在顽强地战斗,抗击敌人。天色更加昏暗,雨又下大了,在密集的枪声里又夹着炮弹爆炸声。敌人压进村来了,收缩了包围圈,包围了以刘家大院为中心的一小片地方,蓉淑和伤员们以及没突出去的群众都陷入了重围。

 “抓八路啊!抓八路啊!”

 “皇军有令:抓住一个八路赏二十块大洋!抓住姓安的女八路赏五百块!”

 “冲啊!冲啊!”

 伪军打着枪,狗似的嗥叫着向蓉淑她们压过来。

 蓉淑听了,气得发抖,她把刘喜叫到跟前说:“情况越来越危急了,你赶快再组织一下群众冲出去,刘家郢村大、树多,周围都是青纱帐,只要冲出包围圈,就能安全转移。”转脸又对伤员们说:“淮备手榴弹!”

 伤员们把手榴弹准备好了。蓉淑紧了紧皮带,咬了咬牙,向伤员们一挥手:“跟我来!”

 “安大姐!”刘大嫂抢上去一把拉住蓉淑,“你没听见敌人在大喊大叫要抓你么?”

 “安大姐!”老乡们也都上来拦蓉淑,“你不能出去,敌人要抓你呀!”

 蓉淑激动了:“正因为敌人想抓我,我挺出去冲打,可以吸引敌人……”

 蓉淑的话还没说完,老高猛地跳起来,大喊一声:

 “二小队保护所长突围,其余的统跟我来!”

 呼的一下,伤员们都跟着老高向谷场前的菜园地里冲去。那里,东一群西一群的伪军正向谷场窜来,老高和伤员们冲上去一阵猛打,又丢出一阵手榴弹,伪军吓得急忙后退。

 伪军退进树林,伏下来乱打枪,乱嚎叫:

 “抓八路啊!抓八路啊!”

 “顶住!别让八路跑啦!”

 “乡亲们!跟着我,冲出去!”刘喜带着群众向东南方向突去。突然,一道浓烟腾空而起,鬼子烧房子了。

 刘家郢的大火刚烧起来,西北十里地的李圩子和正南十多里地的大朱庄也升起了一团团大火,敌人有计划地偷袭得逞了,这是他们表示“胜利”的联络信号。四处的枪声、马嘶声和鬼子的嚎叫声此起彼落,三片大火遥相照映,搅得这大雨中的夜空,更加昏蒙、恐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