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汇兑损失令人侧目

(2006-07-23 08:36:04)
分类: 选股选时组合投资
汇改至今已有一年,虽然没有详细的数据来分析金融体系在这一年中的损益,但各大银行频频报出的动辄几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汇兑损失,仍然让我们侧目。

    2005年,交通银行汇兑损失8.9亿元,建设银行汇兑损失13.06亿元,中国银行390亿美元的外汇净头寸产生51亿元汇兑损失,国际投行还预测人民币每升值1%中行2006年盈利就会下跌3.3%。这些巨额汇兑亏损引起了投资者的极大关注,也让汇改之前只担心企业承受能力的人大跌眼镜。

    “中行的汇兑亏损是汇改之前预测到的,中行具有最多的外汇头寸,在缺乏风险对冲工具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会造成亏损。”一位外汇专家称,交通银行的汇兑损失则有些特殊,是汇改前海外上市但筹集的资本金没有及时结汇,这属于特例。

    我们不禁发问,造成汇兑损失的是银行经营的哪些领域?央行南京分行行长孙工声日前在一份名为“经济主体对汇制改革的适应性分析”的报告中,从6个方面展示了银行汇兑风险的全景。第一,是外汇资本金保值手段缺乏。第二,是银行年度利润不能及时结汇产生敞口风险。第三,是外汇资产与负债风险敞口暴露。第四,是外汇资金供求失衡。第五,是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加大。第六,是信用风险有所增加。

    农业银行外汇专家何志成还对记者称,由于全球外汇市场是24小时交易,而我国是早开盘晚闭盘交易,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也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不过,实际上金融机构在汇改前也做了大量准备。以外债情况计算,2000年至2003年四年中,中资银行的外债水平均保持在300亿美元左右,但2004年翻倍发展到620亿美元左右,外债增加有利于在升值中获益。另外,2003年以来中资银行的外汇所有者权益实际上也有大幅度下降。

    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曾促成专门课题组,研究人民币不同升值幅度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该研究以详尽的数据,从金融机构外债水平、负债水平、资产水平、所有者权益水平等进行了详尽分析,还引申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甚至对银行国际排名的影响。

    而该报告得出结论,如果2005年中人民币小幅升值,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缩水并不严重,有些机构甚至受益,资本充足率因此不降反升,金融机构对人民币升值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会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体系完全有能力承受人民币小幅升值。 (徐以升 /第一财经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