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股市心理与人生 | 
以下是发改委宏观分析师李幛喆先生给网易证券的独家来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全流通后的股市“三公”
宏观分析师 李幛喆
2002年以来,一些人认为正是股票不能全流通,才造成股市圈钱、一股独大、上市公司业绩不好等等等等理由。因此大力鼓吹尽快解决全流通问题,否则中国股市无法进入良性循环。2005年,全流通射箭工程开始。至今完成任务过半。可是股市的弊端改变了吗?
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
全流通只是解决了部分股票由不流通变为可以流通了。这也是我一直质疑全流通的原因。
不信你看,全流通后首先要做的大事情就是发行新股。
搞了一年的全流通,根本没有从制度上、体制上去大力解决上市公司质量问题。至今没有见过什么有关解决上市公司质量的具体规章、条例等。反而是各种融资的规章制度连续出台。
从5月开始,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关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0号——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申请文件》、关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说明书》、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股票上市公告书内容与格式指引、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等纷纷出台。
于是,股市再次暴露出圈钱的本质。中工国际首先发股上市,结果恶炒到50元。可是该公司的中期业绩快报却显示净利润同比下滑10.22%。
再接下来,净利润也就275亿元的中国银行在香港、大陆分别融资784亿多港元和194亿人民币。该股票7月5日上市,导致沪指跳空高开73.67点。大盘一下虚假繁荣。
再接下来,新股密集发行压迫大盘。从7月18日至7月21日,5只新股将来到股市圈钱。他们是:横店东磁、保利地产、天源科技,威尔泰、大秦铁路。中国工商银行也不示弱,拟准备到股市跃跃欲试,而且它的融资额大大超过中国银行。
面对此扩容压力,上市公司质量又不见好转,全流通后股市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股市要真正步入稳步健康地发展,还有许多路要走,可谓任重道远。
当然也有人会说,发行新股还是有许多人要买,买还买不着呢。所以为满足需要,就必须发行新股,股民、上市公司、沪深两所、管理层都各得其所嘛。
说此话的人注意:“有许多人要买”是哪些“许多人”。反正我周围的中小股民也没有大量的资金申购新股,即使申购也不中签,市值配售又不实行。所以,新股的申购及其收益绝大部分归于大机构了。
股市不是要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吗。什么叫公平和公正?在全流通的股市现实面前,这“三公”问题谁来回答?
2006-7-16
附录:回答上期网易部分股友问题(部分提问有删节,赞成我的观点就不一个一个感谢了):
网友:我看你也不怎么样,我看过你的什么炒股就这几招,都是些什么内容,一点专业水平都谈不上,就把人家教科书上技术指标的运用硬大套有你的大作里,一点自己的见解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财务分析了.你到底做过股票投资没有的?
回答:你要真看过我的炒股就这几招,你就不会得出以上结论。现在的炒股书基本都是克隆我的。书中我的独到见解很多。财务分析专门有一章。具体我做过股票没有?你猜猜猜。
网友:李先生只写书,教别人炒股,自己也炒股吗?如果不炒你教我写书吧,我亏残了.
回答:写书我可以教你,你学吗?我是否炒股,你猜猜猜。
网友:有些人骂这个不行那个不懂,唉!也不看一看自己是何种鸟人那着镜子照一照自己是半斤还是八俩!真TM丢人现眼。
回答:骂人的人本身就找骂。
网友:我就纳闷了,大家为什么不去买那些有潜力的股票,都是一窝蜂的去追那些新股呢,大家都不追,他不还是跌破发行价吗!
回答:可惜总有人前赴后继。
网友:有一点需要指明:在中工国际上市飙升的时候,作为中小股民代言人的李老师(暂且这么叫吧)应该提醒中小股民注意中工国际的风险,而不是鼓吹去查什么庄家操纵,作得过了头!
回答:我从来没有让大家当天就去买中工国际,至于它的风险,我更不知道。因为下午我没有看盘,开会。结果晚上回家一看,吓了一跳。50元,疯了。如果我下午在场,绝对不会让股民追高。
网友:现在很多股民看到申购新股有一定溢价收益,就大叫现行新股发行机制如何如何对中小股民不平等,如何如何把利益都让给了什么机构啦主力啦,这只是从一己利益的简单得失作出的简单评判而已。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现在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又不知会有多少这样那样的股民会大骂什么“市场不堪承受新股发行之重啦、新股发行打垮了中国股市拉、股民早已套牢无钱而管理层一味无节制圈钱中国股市大失血啦等等云云...”再试想一下,如果现在处于当年“济南钢铁”发行时的市场状况,那些大骂现行发行制度不公的人还会如此叫嚣吗?一句话,现在新股上市之所以能有一定的较好的溢价收益是与当前良好的市场氛围密不可分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的思维方式是有害的也是不科学的!中国的股民应该逐渐的更快地成熟起来,这样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才会有较好的基础,也才能较好地发展。
李幛喆先生作为资深业内人士我想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吧?人云亦云我想不是李幛喆先生的风格!!!
说实话,我是钦佩李老师的,但对上述观点我决不恭维!!!
回答:我从不人云亦云,我的观点一直是明确的。我奇怪:为什么取消市值配售?这对于中小股民很有利。
网友 :新股中签几乎悉数被机构包揽,但是,机构之所以热衷于抢购中签的新股,其目的决不是把中签的新股留在手里,以支持所谓的新股发行,而是为了把中签的新股逐步地再倒卖给股民,以赚取差价,获取利润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所以,股市扩容的压力最终还是要落到股民头上,支持股市圈钱的是一代一代的股民,他们才是股市里最可爱又可悲的人.
回答:精辟。透彻。
网友:大盘看上去很美”,但到底美不美,时间会证明一切!文革当时有几个人敢站出来说不好呢?
回答:我想起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口号。
网友:李先生本意是好的.但有些偏激。
回答:我口无遮拦,不会来事,有话就说。性格决定。
网友:李老师说过上市公司的质量最重要,实际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为什么上市公司的质量不好”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可以说有很大的缺陷,造成了大部分企业的质量不高,如一个上市公司,目的只有圈钱,因为它的董事会只给经理人这个目标,在经营过程中,转移资金,瞒报收益,股价的高低不再是经理人经营业绩的外在体现,而那些发布高收益业绩的公司,目的是配股,还是圈钱,象银广夏,造价为何,众人皆知;另外一种是为了资本运作,利用假业绩,抬高股价,以抵押或换股的形式购并其他公司,然后还是圈钱。
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实际上现在还是国有化,只不过缩小的规模。
经济上的市场化现在看来明显受制于法律的完善和有效执行,而法律的尊严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治改革的成果,这便是那个问题的答案。
回答:对对对。其实还有更主要的原因,大家都明白。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