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大市综述 |
| 国际金融报 |
| 1月10日,贵报刊登了《股市“圈钱”文化的考证与批判》一文,提出要区别圈钱和融资。笔者认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并不能根本解决圈钱问题。 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股权分置,“政策市”才是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全流通的政策市仍旧能够出现价值高估。只不过,股权分置状态下,流通股股东平均出资是非流通股东的5倍;而新老划断以后的全流通发行,流通股股东平均出资可能会是发起人股东的3倍或者2倍。要证明新老划断后可以继续圈钱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重新启动一只中小板的全流通股票发行就可以了,但要拿投资者的利益来总结经验。 价值发现功能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功能,粮食市场有价值发现,菜市场也有价值发现。汇市需要价值发现功能,股市也需要价值发现功能。而一个连市场经济基础功能都不具备的证券市场,实际上是在亵渎市场经济。 在发达市场相对完备的机制下,哪怕市场的价值有一点偏离都会给市场留下巨大的获利空间(汇率市场的资金可以放大200倍甚至400倍)。当然,没有价值发现功能的市场,不合理的定价水平就会遭到市场的疯狂阻击。如境外热钱赌人民币升值,如中国汇率市场短短几年外汇储备就从2001年的2000多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8189亿美元。 物体不可能有两个质量。一只股票在同一时刻也只能有一个市值。新股发行时,如果同时定了两个不同的价格,那么可以说肯定存在一个不合理的价格(圈钱价格)。如中国石化在香港市场1.61港元和内地股市4.22元人民币的不同定价,后者有圈钱嫌疑。如果“政策市”条件下的定价是不合理的,那么只有市场市的定价才是合理的。 股票的价格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一只股票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真正的价值。股价可以变动,而合理的定价机制是不应该随时变动的,但“政策市”条件下可能形成随时变动的定价机制。 目前,内地股市推出权证,还有新股的新老划断发行、老股票的再融资,都不是建立在股票合理定价(市场市)基础上的。在不合理的定价机制上推出股票衍生品种权证,还要推出股指期货、做空机制,显然这些股市政策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虽然说“股权分置的存在不利于合理的定价机制的形成”,可是股权分置解决后,现在仍继续是“政策市”,仍然不能一下子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而没有合理的定价机制,就会继续圈钱下去。 进一步说,随着市场继续发展,证券市场流通市值要达到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几十万亿。现在的一万个亿流通市值规模的市场只是以后市场规模的很小部分。那么,以后大规模扩容的市场必须不是圈钱的机制,否则将意味着问题不断扩大,直到中国无力解决市场问题。 如果要按新股发行来衡量,股改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市场化发行新股或者能启动市场化的再融资为标准。和新股发行同股同权的道理一样,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也需要给股票合理定价。 现在的股市局面,别说是市场化发行新股,就是市场化再融资都承受不了。前期仅仅启动一两只市场化的权证连续创设就足以让市场大幅失血,更别说大范围的市场化再融资了。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