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海湿地公园中的郭守敬纪念馆

分类: 北京 |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汇通祠内,纪念馆分三个展厅,向游人展示了郭守敬的生平功绩。

位于马路边上的汇通祠汉白玉牌楼,从牌楼进入西海公园,公园假山上就是郭守敬纪念馆,即原来的汇通祠。假山下曾是一座水关,用来将西北郊的水引进城,水关上建了一座寺庙,用来供奉镇水观音,后来命名为汇通祠。而郭守敬为贯通京杭大运河,布局京城水系的历史人物,理应受到人们的缅怀和纪念。汇通祠被拆除后又复建,辟为郭守敬纪念馆,用来纪念郭守敬的历史功绩。

2014年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部分地区成为世界遗产文化地,其中包括元代京杭大运河终点码头积水潭(什刹海)地区。2018年开馆的郭守敬纪念馆主题为,''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遗产大运河"。

郭守敬45岁时受命制作一部历法,算出一个回归年的时间为365.2425,元朝将新的历法命名为“授时历”。

元代的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数学,水利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303年,元成宗下诏,太史院的天文官都不退休,1316年86岁的郭守敬卒于任上,归葬故里。



















郭守敬36岁主持卢沟桥引水通灌,63岁开凿通惠河,实现白浮引水,奠定了明清北京直至当代城市引水,排水的基本格局——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而今日通惠河和坝河是当代北京主要的排水河道之一。通过了解郭守敬进而了解了北京城的大格局定格于元代,而以前对元代印象最深的就是元代的土城公园。




肇始于春秋时期的大运河,经过两汉,隋唐时期的不断改造,到元代达到了运河发展的又一座高峰。元明清时期的大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已延续2500多年。













前一篇:2022年重新开门迎客的万寿寺
后一篇:回顾我的旅行足迹2005年*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