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体式

标签:
瑜伽音乐股市杂谈 |
分类: 股市随笔 |
最近迷恋瑜伽。虽然接触瑜伽是好几年前,但是,就像恋人并非都是一见钟情,在合适的时点,特定的地方,对相应的人的感觉才催化,也是常有的事。
有一些好的老师,也是重要的催化剂。如同做了几年股票之后,才知道了巴菲特和林奇,看了N年盘面之后,才学习了波浪的美妙,开始痴迷。再去选股和看图,就会生出许多不同。顺带着,投资的业绩也会有大的改善。
瑜伽中不用呼吸带动的体式是没有内涵的。投资没有合适的理念和操作体系是危险的。会计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准则。健康的生活和身体必定是由内而外。讲得都是一个道理,世事相通。
后面有个大三浪的判断没有变。即使欧元区告急,奥巴马和美国经济复苏质疑,中国的改革前景曲折,世界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都要换届而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可是波浪如潮汐,它很过时而粗略,但却有着不被进化所替代的能量。这能量的集聚过程会复杂,会耗尽大部分人的信心和耐心,可现在也看不到这一次的荣枯更替会与以往有本质的不同。
音乐只有通过作曲家和演奏者的诠释才能被大众感知。浩瀚星空,金融市场,背后的运行轨迹,其描述和揭示的方式,也成为探索者无尽的课题。看了卡拉扬的纪录片,他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有时会在凌晨驾驶喷气飞机飞跃崇山峻岭!更别说经常地飙车。但他也练习瑜伽!
好想知道卡拉扬和苏东坡他们,练得是哪种瑜伽。苏大人的传记中写过他瑜伽打坐,“可以内观毛发的生长”。因此判断他修的是冥想入定。老卡的年代,瑜伽已经广为传入西方,动静结合、呼吸引导的现代能量瑜伽已经出现,那似乎更符合音乐家的气场,哈。
音乐是复杂而全息的,卓越的指挥家必须有全方位的生命体验才足以理解和诠释它。
投资就幸运得多,你只做看懂和能充分理解体验的品种和时段,用自己擅长的节奏和方式。
比如史玉柱,今年以来几十次,耗费40多亿,义无反顾地增持民生银行,他说只看三年后。很简单的逻辑。近乎傻瓜的模式。
是的,三年后应该是在三浪中了,只是不知道二浪还需多久,还会跌多少。我们钱没他多,意志没他坚决。我们只是一部分钱想投在更美的二浪末端或三浪初始,想投在我们觉得更好的领域和公司。
呼吸冥想禅定其实是达到瑜伽“天人合一”的最终修炼方式。可是我们没到那个境界,所以我们还需要繁复多变美丽妖娆的体式习练,来帮助我们专注,借由对身体的粗放控制(平衡、扭曲、折叠、伸展等),到精细控制(比如艾杨格瑜伽中对一些大肌肉群要求的精确),最终才能进阶要只能由呼吸和意念才能达到的能量流的贯通。
我们练体式。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要练体式。更不能离开呼吸,去空洞地连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