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声、雨声、海浪声

(2009-08-10 19:59:48)
标签:

休闲

分类: 走四方

风声、雨声、海浪声

在菽庄的山头上一览,右边最高的是日光岩

 

终于尝试了一次无计划、无目的的旅行。

 

上周忙完了手中的事,一个悬了很久的事终于圆满着落,又因为孩子和他爸爸要去张家界搞亲子旅行(四个爸爸带着四个孩子,酷吧!),我一周前也约了几年未见的老友同期出去旅行。定好了先到广西北海,再搭游轮去越南晃荡一圈,可没想到她临时受阻赶不过来被迫取消了行程。越南这种“荒蛮”地方又不想一个人去,于是时间紧迫只好选择了最方便又不会太失望的厦门作为独自度假的地方。老公很纳闷,想去的地方取消了那不正好可以在家轻松休息几天吗?我想了想,等看得见风景的新房子装修好了再考虑呆家里休息吧,哈。

 

厦门20年前去那里,是我第一次担任项目的软件主设计身份去滴,蛮喜欢那个城市,但因为没什么特别好玩的,这么多年来一直未作为特地的旅行再次来过。

 

网络的便捷,使得出行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所见即所得”地去实现。在鼓浪屿挑了一个观海听涛式相对安静的海景旅店住二天,在厦门市区挑了高层便于看城市全景又交通方便出行的酒店另保留了一天。

 

订好机票临出发前,才得知将与台风“莫拉克”不期而遇,厦门一周内天气将会风雨交加,老公又乘机调侃了我一把,说损失一点小钱取消还来得及。我犹豫了一下,觉得想好了要出去,一个人在家完全不是感觉,再说一个猪流感已经让我被迫放弃了夏季美国之行,暑假不管哪里总要让自己歇个夏吧,就决定听天由命去遭遇一下。

 

风声、雨声、海浪声去厦门的航班很多,我选择了与他们几乎同时起飞的,可以搭伴去机场。他们那些团友见我一直送到机场内都很意外,挤眉弄眼地以为我们秀恩爱,而后来看我居然还跟他们一起去换登机牌就更是吃惊,哈。

 

飞机飞临厦门上空降到云层之下时,我就咧嘴偷笑了,阳光灿烂、能见度极好,我拿出相机航拍了几张照片,免得有些人以为是我自找安慰唬唬他们。不过这个机场离市区太近,最后阶段的降落有明显的超重感觉,就像体验海盗船,感觉很不好,你没系好安全带的话都有可能颠簸到舱顶。

 

很多年没有一个人旅行了,没人可依靠只好恢复好习惯,在机场就买好了最新版的当地地图。让出租车沿着海岸线去轮渡码头(距离约是市区走的一倍),司机一听笑容满面连声称谢。沿途开阔怡人,最棒的是车少路畅。路过的包括国际会议中心等新型建筑群很多,借机打听了厦门的楼市情况,这里的平均工资据说只有一千多,而市区大部分的房价也已经在一万以上,虽然比起杭州、青岛(上海北京就不提了)略为便宜,但与当地平均收入比还是太高了!哪里都一样啊,用房地产拉动经济复苏,泡沫风险显而易见。经过又一个背山面海的大学——厦门大学,学生公寓都有很多海景房哦,离市区有一定距离相对安静,好地方啊!突然想起这次带的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正是厦大的易中天教授所著,哈,本来是给儿子买的,正统给语文老师看的教育出版社版本和较个性的易教授的这本,翻了下这本的可读性强多了,就先自己看,让儿子先读正统滴。

 

轮渡口一片繁忙,好久没有体验沙丁鱼罐头的感觉了,完全没有台风将至的感觉,再加上风和日丽,气温和日照比杭州还高耶,不会是气象台忽悠了大家一把吧,哈。但是广播里还是有警示公告,受台风影响,下班轮渡会随时停航。

 

出鼓浪屿码头就有全岛观光游览的电瓶车,这是岛上的唯一交通工具,一个完全没有尾气污染的小岛哦。我本意是搭车去岛南对角线一端的旅店,没想到逆时针行驶的车子正好带我游览了人迹较少的鼓浪屿整个西北部,绿地和海景都不错人又少,我心中大喜,忙问司机环岛步行需要多久,答曰三小时足矣。不错唉,至少有了一个暴走的路线,如果这几天吃得太多的话,哈。

 

 风声、雨声、海浪声 这就是望海楼

预定的望海楼名副其实,与大海的相隔比亚龙湾的五星酒店更小得多,只是一条窄窄的电瓶车道和并不开阔的港仔后沙滩而已(当我被困在旅店观浪听涛写这文章的现在,沙滩已经几乎被涨潮和风浪渐大的海水完全淹没了)。一共只有不到十间客房,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他们很牛必须打入定金每天200元订房(房价480单房600套房)而不接受电话预定,而且毁约不退。房间内部象一些连锁便捷酒店的设置,小而简洁,但卫浴宽敞,而比较酷的是阳台,每家之间仅一个镂空的铁栅栏相隔,完全一览无余,我警告自己沐浴后衣冠不整时千万不能出去吹风。

 

一个人出行,住的地方又比价安静偏僻,晚上就不敢出去瞎逛,带上笔记本上网是必须滴,何况前一段有了查阅各地瑜伽馆的主题一直没整段的时间去弄。乘着他们帮我调试无线网的当口,我拿出地图研究了下如何借大好天气下午赶紧出去溜达的路线。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借口,在整了半小时后他们遗憾地告诉我可能这间房信号太弱,有事可以去他们服务台上网。由于是便捷型旅店,那个总台除了他们自己的二个内部位置,就只有过道口还有二个客座,呵呵,有点星巴克的风格哈,我想着自己喜欢洗好澡穿得很少上网消遣的习惯,只好微笑不语。

 

风声、雨声、海浪声一走到海边,看好的那些线路早就忘了,只是简单地想了下今天太阳大又还没暴吃,环岛行就放后,先上山晃悠一番。都说鼓浪屿上曾经有各国的领事馆,有万国建筑集合的美称。天太热,没想到逛起来实在没有兴致,看古建筑转而成为逛各类咖啡馆和小食店以及美丽舒展遮阴的大榕树,哈,收获是吃到了几种风味小吃和饮品,摸到了可以买到水果的市场方位(有人警告过我岛上少蔬菜,要记得自己买水果)。有个老奶奶做的点心叫“金包银”,是个银色透明的大饺子,买的时候太烫我一直等回旅店才尝,十分好吃,里面是多种菌菇和肉末馅的,后悔没有多买。其他像网上普遍好评的鼓浪屿馅饼和黄金香的肉松肉条也买了,我不喜欢大餐,就爱找乱七八糟的东西吃,大队行动的时候经常只能顾全大局,一个人出来这一点就可以充分满足下了。

 

晚上的港仔后,大沙滩上的海滨浴场因为台风警报已经停止营业,显得有点冷清,附近的二个酒吧的露天座因为害怕风浪也撤了,室内的音乐很不喜欢,于是只能早早地回房。打开了N久没看的电视,不会是台风真的要来了吧,数字电视的信号时断时续,再加上也没什么好看的,虽然也带了书和几张音乐会的碟,可是却不太想看。洗澡的时候突然想到可以面对大海在房里练瑜伽,于是不再失落。

 

风声、雨声、海浪声

可是,房间实在太小,最大的空间就是那张大床了,呵呵,在软垫上瑜伽倒没试过,而且大床是面对大海全海景的呢。打坐入定,海浪声渐渐地清晰可辨,遗憾的是室外气温还是有点高,只留一条阳台的门缝吹点海风进来,室内还是要靠空调降温。软垫瑜伽感觉不错,特别是有些倒立动作会更大胆,正练得起劲,隔壁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在今天下午写文章的这些时间里,又听到了几次,很甜的声音,昨天出去的时候有碰到,也就三四岁,长得很可爱,央求妈妈不要再打她,好可怜,怎么会有这样的母亲,开心出来度假,有什么理由需要打那么小的女儿出气啊),再也没法专注练习。开始讨厌隔墙不隔声的旅店和歹毒的母亲。

 

看了一张音乐会就早早睡了,外面似乎已经起风下雨,雨滴在阳台的遮阳棚布上,时急时缓,而海浪拍岸的声音也更大了。奇怪,一向很能睡的自己居然在风声雨声海浪声中完全没有睡意。一线的海景房其实不可取,我在傻想,没来时觉得听涛入眠何等诗意,他们旅店的卖点之一也就是此,可是听过了需要安静的时候如果还是波涛汹涌个没完,就不是太好了,哈。一夜多梦,出来和在家真的有所不同,也许除了海浪还有多年前去福建武夷山地区出差时旅店里超大蜘蛛和百脚爬虫的阴影。

 

风声、雨声、海浪声房间是二人的标准,所以早餐送来了二份,小旅店的简易早餐二份刚够我一个人吃呀。我这个人的三顿饭是畸形的,早餐吃得特多而且要非常丰富。有时候旅行在一些高档酒店用自助早餐,我老公经常质疑我是不是故意大吃为了赚回一些高昂的住宿费,哈。

 

夜里的雨一直下个不停,早上更没有要停的意思。夏季雨中出行,其实更有味道,雨中空气格外清新,气温下降又让人爽心轻盈,我如此安慰自己。想了下比较适合作环岛行,至少去走一下昨天电瓶车没有去过的东南半圈吧,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那里还有包括菽庄在内的许多著名庄园呢。打定主意,匆匆上路。

 

也许是太早(也已经快十点了)?外面很少人,旁边的港仔后沙滩昨天下午还是人满为患,现在冷冷清清,边上的小店也只开了二家,我东逛西拍心情大好,因为以前就最讨厌喜欢的景致里有太多的人头出现。一直走到菽庄的门口傻了一下,大门紧闭,难道这里比较开放是欧洲风范流行周日休息?周末游客多更应该开放才对呀。只好改走从庄园边通过的便道按照大概的方向继续环岛行。

                                                                             “无人区”的开始 

风声、雨声、海浪声过了几个大庄园和旅店区后,人更少了,海边呈现的是一些封闭神秘的私人庄园,相别于已经成为景点的菽庄花园等,这些应该是在职人士的私地吧,有一家的门口赫然印着“私人庄园,非请误入;狗不怕人,你怕狗吗?”哈。旁边有一条看上去是新修的通向海里的栈道,因为“正在施工”的牌子已经被人踩踏过了,所以我走上前去看看更宽阔的海景。栈道尽头的一些大礁石上,有一个人在悠然垂钓,那么个安静幽雅的地方,钓鱼真是不错,心中正羡慕不已,猛回头看见一条栅栏之隔的“狗不怕人”庄园内真的有一条个头巨大的黑背!还好它没看到我,因为它在,,拉耙耙,哈,我赶紧回头继续前行。

 

这一段的海滨栈道看上去都是新修的,离核心景点又比较远,但风景真的不错,吹着海风淋着小雨,不知不觉走了很远了,等拐了弯回头看不见那个垂钓者之后才发现,前后已经都没有人烟,不但没人,连房子也不见一幢。起初,那些靠海的栈道还比较开阔,慢慢地走到山上后,路上那些厚厚的落叶和一些腐烂的小果让我感到这里似乎“人迹罕至”,而且越走越树深路幽。我开始有点害怕,不再有心情欣赏风景,品味孤独,呵呵,那只有在安全舒适的时候才能达到的境界。以前大队出行的时候总巴不得找一些风景好又没人的地方,但一旦独自出来见不到人反会恐惧。。。恰在此时,前面的草丛中有一个黑影快速掠过。

 

                                                               郑大侠,当年爬上他的战靴留过影

风声、雨声、海浪声我十分害怕,收起了相机,一改之前瞎晃瞎拍的状态,背好了背包,明显地加快了脚步。连续地快速山路,练习瑜伽之后很久没有做有氧运动的自己已经呼吸加快加重,可是面对“无人区”,不敢放慢脚步。心里还在嘀咕呢,喜欢徒步的那些家伙追求的就是这些吗?人迹罕至而风景特别,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刻等待你的将会是什么。。。害怕的情绪没有缓解,好在不久前面好像露出了一角红色的砖房,终于走出了“无人区”了!我毫不犹豫地朝着通向这个同类居住地的小路上行,泥泞而陡峭的小路像是好久没人走过的了,,不管,那看着近啊,气喘吁吁地赶到跟前,一扇铁门锁着呢,那锁像是锈滴,,懊恼之余,心想有人住的地方至少不会有较大的野生动物吧,于是重新迂回到较大的石板路,依然不敢减速地前行,凉爽的雨天,感觉自己已经汗流满面。

 

紧赶慢赶之中,突然看到了前方远远的尽头正是那巍然屹立的郑大侠的塑像,同时总算也看到远处有几个打伞的人影了,跟自己说“历险”结束了,重新开始瞎逛吧,哈。走近郑成功的塑像后,我特意多拍了几张。。。

风声、雨声、海浪声

离对岸也忒近了,小白鹭作证

然后一直走到轮渡码头时风雨又大了一些,轮渡已经停航,何时恢复等候通知,码头已有拿着行李的滞留旅客,如果要去赶飞机,就惨了,看来所有公园关闭也是因为台风(似乎防卫过度?)。可恶的老莫,怎么那么拖拉还不登陆啊,求你快走。

                                                    这个老房子让儿子教我幻影处理了一下,加点沧桑感

风声、雨声、海浪声没忘记去到处找看万国建筑,沧桑的历史,记录在风格迥异的石头上,砖土结构的有些已经毁损倒塌待修理被围起来了。意外发现还有二处教堂,不过好像也没有开放,想起在哥本哈根女王广场边的大教堂正好碰上唱诗班排演圣诞诗歌的情形,顿感温暖。山上风景最好的地方除了几个部队疗养院之外还有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不免还算欣慰。

 

当然不能忘记逛商业街,一个地方如果没逛过商业区也不能算去过滴,呵呵,何况最近的消费欲望空前高涨。没有明显的特色,阳朔的西街、丽江的四方街,都是一个味儿。还是去找老奶奶的“金包银”,缠着她告诉我那么拧且好嚼的银色皮子是什么做的,原来是藕粉啊!你这个小妹,回家自己也可以做咯!呵呵,写在这里,让更多的人学一招吧。还有去菜市场买水果咯,挑了一些奇瓜异果,因为听出租车司机说了,厦门本不产水果滴。

 

风更大了,走近港仔后的开阔处,伞已经被风吹得打不住了,心里祈祷台风快快过去。

 

吃饱洗好,不想再动了,午睡了一会儿后就开始唠叨着写游记,哈,打发时间还真好,一会儿盘着腿写,一会儿劈着叉写,哈,很久没有写那么唠叨的文字了,中间不知道按错了哪个键还重写了好几段,就是写到草丛中黑影一晃那里突然中断的,我霎那间听到了自己咚咚的心跳。

 

风声、雨声、海浪声 

从菽庄看望海楼(最左边小小的那个)

嘿嘿,又是新的一天,雨已经停了,台风视乎真的过去了,昨晚睡得很香,睡醒后一早去了附近昨天没有开放的菽庄,这才是真正有钱人的庄园啊,岛中风水最好的东南角,海山俱佳,更特别的里面还有主人收藏的一百多架古钢琴(现已改建成钢琴博物馆),其中一些特别珍贵的收在一个玻璃封的长廊中展示,那些木质、造型和相配的古钟、小拨弦琴和风格迥异的琴凳,让人猜测这些古琴的主人曾经的性格和爱好,为了节省地方,有些把三角琴后面的琴箱部分折起挂在墙上展示,古琴的琴弦安排和现代不同,曲折绕回很有构图美,但不如现代的简洁。有一个古琴特有意思,是成90度拐角的,二边各只有二个八度左右的音阶,也许主人家就这一个角落可放琴而定做滴?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没个介绍纪念文本或古琴演奏的碟片啥滴,讲解会要等9:30以后,我就没等了,最后从沙滩走回旅店,几次沙滩足疗也算这次的成果之一吧,要和鼓浪屿再见了。

风声、雨声、海浪声

 从房间阳台看菽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