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百草圆 |
从今年冬春季意大利时装发布会资料片上看到那百花图案席卷,就嗅到了古典风的昔日重现。没想到,在这个炎热浮躁的夏季,由于一个老朋友的信息,居然找到了一个古典音乐的“俱乐部”,有满墙的古典CD、清雅的环境,还有一个致力普及古典音乐的老师和一些晃荡在这个神秘园周遭的精灵。
周五的讲座赏析的圣桑的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61号。以前对于圣桑的了解仅仅是《动物狂欢节》和其中那个经典的“天鹅之死”,而且也没想到法国除了卢浮宫里那些永世传阅的名画和一大批从事这无声艺术的艺术家外,还有这么美妙的音乐。
与之同时期我喜欢的印象派画家雷诺阿、莫奈以及雕塑家罗丹等,都是一批开始摆脱学院派程式、大胆引入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家,而圣桑的这部作品也让人强烈地感觉到区别与以往脑子里“老”古典的风格,这个7岁就能看莫扎特总谱的神童实现了一个超越,在他的这首曲子里可以感受到印象派们类似的更生动、更舒展、更性感。
我不太喜欢老师那种教专业学生用的分解小结、曲式,记住各个音乐主题的刻板讲解模式(虽然欣赏角度的启蒙还是不可否认),我们不再象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而通过考试从事这个职业,也不需要向别人展示我捕捉到了那个主题旋律而显示我的音乐内涵和修养。
其实,古典音乐给予我的最大感觉,就象一些彼此能够深入心灵对话的多年的老朋友或情人,也许不知道多少时间没有讯息或相隔万里,然而一旦重逢或者重新回到那个氛围里,一切感觉都回来了,什么都没有变,甚至能够找到上一刻相会时的心境。好象感慨万千,又好象宁静到无语,一切尽在不言。只有心灵的感动和沉静。有多少折皱和慌乱,在那一刻都被烫平和驱逐。而且,随着年龄、经历和阅历的改变,那些因为抽象而蕴涵无尽的旋律,你又会听出新的意蕴。
老师说他在美院的学生,学画学雕塑的那些天底下最狂放不羁的孩子们,所有其他课一下课都象冲出栅栏的赛马,只有在古典音乐课之后,他们象绅士一样轻轻安静地离开。昨天有些人是带孩子去赴会的,除了周杰伦,还能从小听点古典,真是太好了。
作为对法国浪漫主义后期音乐的介绍,我们还看了一个露天上万人现场音乐会的DVD,那个年迈的指挥(忘了叫啥了)演绎RAVEL的布鲁诺舞曲时时而掩面哭泣,时而如巫师般目光游离动作近乎失控的投入演出,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音乐实在是个随心随性的东西,古典也不例外。太有才了!
会不会把我以后所有的周末夜晚都去和古典音乐约会捏?吸引力太大,可能性很大,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