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股市随笔 |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觉得人均GDP的高低这个冷冰冰的数据也许可以代表这个国家是否富有和强大,但未必能代表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否幸福,而国家强大和人民幸福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标,以前的片面的高能耗高污染的扩张而换来的那些GDP与民众幸福似乎是背道而驰。好象是由绅士最多的英国发起的民众“幸福指数”的测评风潮开始波及全球,从国家的管理者到普通百姓都开始转而更关心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与否、幸福指数的高低。
据英国人的最新统计,一个南太平洋的岛屿国家(什么名字没听说过,实在记不住)一举夺冠,我们亚洲则是由我从小到大没什么好感的国家越南位居榜首,而我们耳熟能详,赶超学习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排在几乎最后。呵呵,渔夫比富翁更幸福的国家版本隆重推出。
一般地说,人的基本的和潜在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幸福。
而从人的需求层次来看,最基础的生理需求(衣、食、住、行、性等)和安全需求与收入的关系是很大的,在这一阶段,收入每提高一个档次,可以穿名牌,下馆子,买大房子,开四个轮子,获得性福,选择安全有保障的生活环境和方式。根据经典的统计表明幸福与收入的关联曲线呈倒U形,这一阶段在前半段。
到了倒U形顶端之后,该有的生活必须都有了且都不错,更多更大更好已经不能再提升幸福指数,相反过度的竞争压力、职位显现的言谈行为约束、上下左右的期盼要求、社会的责任包括税赋的承受,收入已经不再是杠杆甚至一定会成为负杠杆。
回想一下我们股民的状况。当我们徘徊和挣扎在盈亏边缘的时候,每一次小小的盈利和判断的准确或找到了新的比较可靠的盈利方法可以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每一次对自己盈利模式的肯定对自身弱点的战胜而带来的盈利扩大使我们幸福无边;到后来,盈利成了家常便饭,更高盈利目标需要更高风险承受作为代价。做价值投资的仅仅在看了N个公司的报表后发现了一个不造假有长远发展目标踏实经营回报股东的好公司而股价还不怎么高的时候感到一阵幸福;做投机的仅在确认一个有实力的庄家呼啸进去或者自己从不失手的经典图形与量价惊现江湖的时候幸福得旋晕。再后来,看那些高手们,一个个的心静如水,不以涨喜,不以跌悲,已经很少再有幸福的感觉?
接下去,股民们是否也会象本文开头的那些突然醒悟的国家管理者和民众那样反思:我们到底要盈利还是要幸福?多大的盈利预期才是合适自己的、能够创造最大的幸福指数?
后面的一些需求,归属和爱、获得尊重、自我实现,都与收入的关联不大了,但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却很大,但是这些需求的幸福指数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曲线,感觉不是倒U形,但一开始也是正相关应该是可以肯定的,而且也是开始的斜率比较大。就象很多事,第一次拥有的幸福指数比较大,比如初恋,第一次结婚有了自己的家,第一次拿到职称证书,第一次当官,等等。
我一直没想通的是,时间在这其中也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催化剂。同样的一件事,同样的二个人,天天拥有、天天在一起,与失去很久重新得到、久别重逢,幸福指数竟然会有天壤之别。所以,有时候我在想,适当地失去或者说付出,也许潜意识中也是自私的,那是为了在不久或很久的未来,收获一个大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