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百草圆 |
外企的企业文化中人性化的味道是许多国企和民营所不能比的,比如每年一次的Family Day,请所有员工及其家属一起来会餐或联欢。
这样做对管理者而言,可以多一个全方位了解员工的渠道、增加公司的凝聚力;对员工而言,可以让自己的家属更加了解自己的公司和所做的工作,以便获得家人更大限度的支持;对家属而言,可以了解自己的亲人在单位和同事们群体中的表现,能干的家属也可以施展自己的公关优势帮员工获得更好的人缘,,,一举多得。
记得总公司的那个新加坡老总,有一次恰好坐在我的边上,这个在中国大陆培养了N个千万富嵡、NN个百万富翁的市场开拓者,此时变得那么的平易近人,除了一再地教导大家要想做好工作或事业,获得家人的全力支持有多么的重要,还举了他自己确保后院不失火的例子来作有力说明,他平日里智慧、坚毅的目光也刹那间柔和了许多。他的太太其实没多少文化,但多年来不论他在世界的哪一个前沿办公,除了帮他照顾教育好孩子们以外,都会定期飞到他的身边,象“菲佣”一样的尽心服侍他的起居几天,他们的情感一直保持在很高的相互依恋、守候的状态。其实,对于长年独立在外创荡的人,生活的细节往往根本不是问题,心灵的安慰和强大的爱的后援力才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奋力拼搏做事业的源动力,“我不能辜负她们,我一定要做的更好,而且她们让我相信我能够做得更好!”
家,对于大多数不再那么年轻的人来说,早已没有了当初闯入围城时的那一份冲动和憧憬,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的牵拌,如果那里还有经常的喋喋不休的吵闹和无意义的唠叨,看过《中国式离婚》的人一定会记得,当宋建平宁可漫无目的的徘徊在街头而不愿回家面对妻子的脸色和随时会爆发的战争的时候,家,已经失去了任何的意义。
家,一定要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关怀和亲情的维系。
家,一定要有一如既往的信任、包容和用心的经营。
家,若想长久,永远要记得我能为家里做些什么而非得到些什么。
对家庭、对论坛的家,我想都一样。
祝愿所有有家的同胞,家庭和睦,万事如意。
祝愿还没成家的朋友,早日找到与自己共建共守幸福家庭的有情的另一半。
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