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准属于自己的那个“20%”

(2005-12-10 21:50:18)
分类: 股市随笔

找准属于自己的那个“20%”经济学中有一个二八现象在许多的领域中都普遍存在。世界上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现在的说法随着基尼系数逐渐增大,二八的比例都早不止了);企业的80%的收入或利润贡献来自于20%的主要客户;股市由于几年没有整体上行,也连续上演了几年的二八行情;我们一辈子认识的人中间,能保持联系的也就20%吧。。。。。。

 

以前对这个问题也就在脑子里留有概念而已,这次年末的财务预决算除了做以前的常规财务分析以外,还参加和协助了销售部门的销售分析,对客户中的二八现象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作为一个想努力提高的投资人,每年末,照例也要做一下一年的经验教训总结。同样,以前我一直偏重于理念和技术手法方面的分析,现在我想,我们是否也可以从自己的“客户”——股票的角度做一个类似的分析呢。

 

我们一年之中做过有多少股票,操作有多少次?其中真正为你提供了80%以上收益的是哪些?即使是彼得·林奇说他一年能作出的最英明的决策也不过一、二次,巴菲特说的好机会的频率就更少了。我看了一下自己今年的实战,所有操作累计也有几十次吧(汗,还是多呀),真正波段和买卖点把握得好赚得多的也只有两次,物华和东方集团,是标准的符合自己赢利模式的操作,但却没有用重仓,反而年初博傻的新股华电用了重仓操作,教训很深;银行和封闭式基金自己都提早于热点浮出就坚定看好,可几波操作也是浅偿即止,心态是一方面,但有效而明确的规划不足也是很大的原因。

除了那些时时能把握瞬息机会的短线高手之外,我想这个问题是很值得大家去总结的。

 

在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之后,我们对自己的仓位分配和投入的时间精力的分配也可以有一个更为科学的规划。那些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去抄反弹、博小差的工作,做得很辛苦,尽管满足了一时交易的快乐或者是贪婪非份的期望,但实际的收获极小,更有可能冲刷掉来自不易的利润。别看林奇一共投资一千多只股,但他的投资组合中占总数一半以上的股票只占资金总额的1%,即可以忽略不计的,我们至少不需要向基金持有人报帐,这个庞大的“一半以上”要尽早砍去才好。

 

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智慧的至少80%投入到去寻找和努力锁定那为你带来80%以上收益的“20%”的股票吧,明天才会更轻松、更美好!

 

下面有时间希望陆续讨论如何寻找和锁定这“20%”目标股票和目标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