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股市随笔 |

我从自己对财务更为熟悉的角度,仅从基本分析做一个讨论。
基本分析到底包括哪些内容?
我觉得从大的看包括两方面:
1.非财务性的信息,如产业发展状况、人力资源质量、领导人的能力和敬业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强有力的无形资产(品牌,商誉等)、主要股东的构成
2.财务性信息:了解资产质量、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
所有两方面的因素最终结合在一起是为了了解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增长的获利和壮大能力。
即是否具有可投资性。
当然象周期性行业的产业发展状况的判断难一点,要求掌握的东西更多还有政策的不可预测性,所以我们亲爱的老巴才会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但是,一个行业的投资环境的形成及其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导向是有一定的延续和可预测性的,越大范畴越可预测,如21世纪的节能(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环保、生物生命科技领域的高速发展是必须和必然的需要。
关于怎样通过上面两大方面的各种因素来综合推断企业将来可能持续存在的赢利能力,这就要看投资人的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可靠和全面的程度了。
举我熟悉的企业为例。
娃哈哈,以它的领导人的能力,出色而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管理思维,不可匹敌的产品营销通道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品牌及其战略,产品的系列经营和推动,市场占有率,低负债、低应收帐款保证下的充足现金流。。。。。。不管接下去政策环境、国际局势等等怎么变,你会担心它突然哪天出预亏公告?不会吧。可能的是成长的快慢而已。
所以关键还是对企业信息的了解层度和综合分析能力到哪一步,而不是这个方法本身行不行。
对于绝对的长线投资人,他们如果几年前就一直选择了云南白药、茅台酒等,我想一定都是成功的。只是这样的企业太少,还有你是否真拿得住。
再讨论更实际有用一点的“次基本分析”的有效性,就是指我们通常做的深入分析和调研的层度不够很专业,但是“准专业”。比如我们这里的佐罗和逆风,除了那些基本报表信息以外,佐罗很注重行业龙头,这其实很大程度决定了在那个行业里企业的规模效应、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兼品牌性;逆风很注意该企业既往投入的项目所可能带来的后期市场效应,和企业的品牌效应。。。这些财务数据外的信息在解决企业持续赢利能力的防伪上又起到一定的作用。
坦率地说,当期的每股利润或加上一个上期比较,再参考几项财务比率和现金流等就目前的财务制度和疲弱的第三方审计,操纵和造假是相对容易的,此时一些非报表信息可能会更可靠,如企业的品牌及其战略、资产的质量、销售的渠道和网络、产品的准入门槛和可替代性及是否具有核心技术(直接决定获利能力)等这些因素不是一朝一夕或财务的一支笔能够改变的,也是我们只要用心去了解能够得到的信息,关键看你是否每次投资前都仔细彻底去了解了,了解到了什么层度,你的判断能力如何。
这种能力也同样不是一朝一夕、看几本书就能轻易练就的。如果你练就了,恭喜你,即使自己不愿做股票,应聘一个中型企业的投资部经理,混个十万以上的年薪估计是没啥问题了;如果你除了上述分析还能写出漂亮的调研和评估操作报告,你说不定还可以应聘混个更高年薪的基金经理,哈。
不管哪种方法,做深做透才能有效,与小黄和各位坛友讨论。
前一篇:草评ID[草儿的自言自语]
后一篇:卡雷拉斯给我的感动